怕见此花撩动。
意思:怕见到这种花撩动。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西江月 再用前韵戏曹子方》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朵花的形象,并借此花表达了诗人对吴地风情的理解和情感。
首先,诗的开头“怪此花枝怨泣”,诗人以花为引子,通过花的“怨泣”形象,描绘出一种哀怨的情感。这里的“怨泣”并非单纯指花的自然状态,而是借花喻人,表达出诗人对吴地风情的深深忧虑和感慨。
接着,“托君诗句名通。凭将草木记吴风”,诗人借草木记吴风,表达了对吴地风土人情的深深理解和赞赏。这里的“君诗句”是指诗人借草木来表达对吴地风情的理解,而这种理解是通过诗人的文字来传达的。
“继取相如云梦”,这里诗人借用了司马相如的典故,表达了对吴地风情的赞美之情。司马相如曾以云梦之地为题材创作了著名的《子虚赋》,诗人以此典故,表达了对吴地风情的敬仰之情。
“点笔袖沾醉墨”,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挥毫泼墨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吴地风情的热爱和投入。
“谤花面有惭红”,这句诗描绘了诗人面对花枝时的羞愧之情,因为他对吴地风情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而这种赞美之情又让他感到羞愧。
最后,“知君却是为情秾。怕见此花撩动”,诗人知道他之所以如此投入是因为他对吴地风情有着深厚的情感,他害怕看到这朵花会撩动他内心的情感,让他无法自已。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花为引子,通过描绘花的形象和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吴地风情的深深理解和热爱。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使得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和深刻。同时,诗人的情感也十分真挚和深沉,让人感受到了他对吴地风情的深深敬仰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