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赵宪副万举》 经时求壮士,忧国听边声。

经时求壮士,忧国听边声。

意思:经时寻求勇士,国家允许边声。

出自作者[明]谢榛的《寄赵宪副万举》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战争场景和壮志豪情的诗,通过对淮阳阁和邺下兵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忧虑和对战争的期待。 首联“旧卧淮阳阁,今屯邺下兵”,诗人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战争背景,淮阳阁是曾经的和平之地,而邺下兵则是现在屯兵驻守的地方。这种时空交错,暗示了战争的不可避免。 颔联“经时求壮士,忧国听边声”,诗人表达了对壮士的寻求和对国家的忧虑。壮士是战争中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存在和勇气是战争胜利的关键。而边声则象征着战争的威胁和挑战,诗人通过“忧国”和“听边声”的描述,表达了对战争的紧张感和危机感。 颈联“马踏长楸道,旗翻细柳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战争场景。马踏长楸道,描绘了战马的奔腾和道路的辽阔,这是战争的前奏和序幕。旗翻细柳营,则描绘了军旗在细柳营中飘扬,这是军队的威严和力量的象征。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的紧张和激烈。 尾联“黄须少年子,仗剑迟功成”,诗人以黄须少年自比,表达了对胜利的信心和对战争的期待。黄须少年是诗人的形象代表,他手持利剑,准备为国家的胜利而奋斗。这句诗充满了豪情壮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胜利的坚定信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场景和壮志豪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对战争的期待。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富有感染力,使人感受到诗人的激情和决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旧卧淮阳阁,今屯邺下兵。
经时求壮士,忧国听边声。
马踏长楸道,旗翻细柳营。
黄须少年子,仗剑迟功成。
作者介绍
谢榛(1495~1575)明代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谢榛诗文,著有《四溟集》共24卷,一说10卷,《四溟诗话》(亦题《诗家直说》)共4卷。

关键词解释

  • 壮士

    读音:zhuàng shì

    繁体字:壯士

    短语:大力士 斗士

    英语:hero

    意思:(壮士,壮士)

    1.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
    《战国策

  • 经时

    读音:jīng shí

    繁体字:經時

    意思:(经时,经时)
    歷久。
    汉·蔡邕《述行赋》:“余有行于京洛兮,遘淫雨之经时。”
    晋·葛洪《抱朴子省烦》:“昼夜修习,废寝与食,经时学之,一日试之。”

  • 边声

    读音:biān shēng

    繁体字:邊聲

    英语:sound of horses neighing and wind blowing on frontier

    意思:(边声,边声)

    1.指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