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才不才间,此语最深长。
意思:地方才没有才能之间,这句话最深远。
出自作者[宋]姜特立的《感戚夫人事》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人的价值和命运的观点。它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寓言,表达了对才智和美色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生起伏和善恶报应的洞察。
首联“女以色而死,士以才而亡。处才不才间,此语最深长。”描绘了女性因美色而死,男性因才干而亡的场景,暗示了美色和才干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带来的危险。然而,处于美色和才干之间的“不才”状态,才是最深长的道理。这里,“不才”并非指无能,而是指一种中庸之道,一种平衡,一种在美色和才干之间找到的和谐。
“我昔愚自信,遭逐方悲伤。投迹归山林,为乐特未央。”诗人反思自己过去的愚昧自信,最终遭受了挫折和悲伤。然而,他选择了归隐山林,这种乐趣特别无穷。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人生起伏的深刻理解,即无论遭受何种挫折,回归自然、回归本真才是真正的快乐。
“失马反为福,始悟得不偿。”诗人通过“失马”的寓言,表达了对善恶报应的洞察。他认识到,有时候看似不幸的事情实际上可能是另一种福气,这种转折让人明白,得与失其实并不一定等价。
“向来尤其人,今乃佩恩光。”诗人回顾过去的一些人,如今感激恩光,表达了对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的感激之情。
“忮心成美意,陷罕为康庄。”这里诗人再次运用了寓言,表达了善恶报应的另一面:嫉妒之心可能转化为美好之意,而陷入困境的人可能会找到康庄大道。
最后,“寄语斯鞅辈,善刀宜早藏。”诗人以告诫的口吻对那些汲汲于名利、心存忮心的人发出警告,提醒他们应该及早收手,善藏刀剑。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一系列寓言和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善恶报应的深刻理解。它提醒人们要懂得平衡、知足、善待他人,同时也警示人们要及早收手,不要被名利所困。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