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吊瑞新和尚》 写影谁方丈,栽松旧翠微。

写影谁方丈,栽松旧翠微。

意思:写影谁方丈,移栽松树旧翠微。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吊瑞新和尚》

全文赏析

这首诗《示化何悲戚,俱焚只衲衣。已随原火尽,空见野云飞。写影谁方丈,栽松旧翠微。当年渡江钵,弟子独将归》是由一位禅师所作,通过描绘焚烧僧衣的场景,表达了对逝去事物的哀悼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联“示化何悲戚,俱焚只衲衣。”描绘了禅师对一位化缘者的悲戚之情,以及他们一同焚烧僧衣的场景。这一联通过强烈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禅师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颔联“已随原火尽,空见野云飞。”描述了僧衣在火焰中燃烧殆尽的情景,只剩下空中的野云在飘荡。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生命的无常和短暂,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颈联“写影谁方丈,栽松旧翠微。”描绘了禅师在寺庙中栽种的松树,以及它们在阳光下的翠绿色影子。这一联通过描绘寺庙中的景物,表达了禅师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尾联“当年渡江钵,弟子独将归。”描绘了禅师当年渡江时携带的钵,以及他的弟子们将钵带回寺庙的情景。这一联通过回忆过去的生活和经历,表达了禅师的谦逊和感恩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弟子们的期望和信任。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禅师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展现了禅师的谦逊、悲天悯人和感恩之情。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这首诗成为了一首感人至深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示化何悲戚,俱焚只衲衣。
已随原火尽,空见野云飞。
写影谁方丈,栽松旧翠微。
当年渡江钵,弟子独将归。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翠微

    读音:cuì wēi

    繁体字:翠微

    英语:blue mountain mists

    意思:
    1.指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处。
    唐·李白《赠秋浦柳少府》诗:“摇笔望白云,开帘当翠微。”

  • 方丈

    读音:fāng zhàng

    繁体字:方丈

    英语:abbot

    意思:
    1.一丈见方。
    明·陈继儒《珍珠船》卷四:“白傅葬龙门山,四方过者,必奠卮酒;冢前方丈之土,常成泥泞。”

  • 写影

    读音:xiě yǐng

    繁体字:寫影

    意思:(写影,写影)
    I

    1.画像;作画。
    宋·苏轼《传神记》:“传神之难在目。
    顾虎头云:‘传形写影,都在阿睹中。’其次在颧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