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茶山诗》 终朝不盈掬,手足皆鳞皴。

终朝不盈掬,手足皆鳞皴。

意思:始终不盈掬,手脚都鳞皱。

出自作者[唐]袁高的《茶山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禹贡通远俗,所图在安人》是一首描绘劳动人民艰辛劳作的诗,通过对采茶、制茶过程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艰难处境和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 诗中首先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诗人通过禹贡这一历史人物,将远俗与现实相对照,表达了对社会公正和人民福祉的追求。同时,诗人也揭示了社会上一些奸佞之徒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惜损害劳动人民的利益,这种不公不义的现象令人痛心。 诗中通过对采茶、制茶过程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艰辛。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攀爬险峻的山岭,蓬头垢面地进入荒榛之中,采摘茶叶。这些场景生动地描绘了劳动人民的生存状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诗中还通过对比阴岭的未吐新芽与采茶人的艰辛劳作,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采茶人的艰辛劳作与自然界的造化功力相对比,揭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呼吁人们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同时也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皇帝巡狩的反思。在诗中,诗人对皇帝巡狩的路线和时间进行了描述,表达了对皇帝忽视民间疾苦的批评。诗人认为,在战乱频繁、兵革困顿的时期,更应该重视民生问题,而不是为了满足皇帝的虚荣心而加重百姓的负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通过对采茶、制茶过程的描绘,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艰辛和社会的现实问题。诗人通过诗歌的形式呼吁人们关注民生问题,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同时也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和感激之情。这首诗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价值,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禹贡通远俗,所图在安人。
后王失其本,职吏不敢陈。
亦有奸佞者,因兹欲求伸。
动生千金费,日使万姓贫。
我来顾渚源,得与茶事亲。
氓辍耕农耒,采采实苦辛。
一夫旦当役,尽室皆同臻。
扪葛上欹壁,蓬头入荒榛。
终朝不盈掬,手足皆鳞皴。
悲嗟遍空山,草木为不春。
阴岭芽未吐,使者牒已频。
心争造化功,走挺糜鹿均。
选纳无昼夜,捣声昏继晨。
众工何枯栌,俯视弥伤神。
皇帝尚巡狩,东郊路多堙。
周回绕天涯,所献愈艰勤。
况减兵革困,重兹固疲民。
未知供御馀,谁合分此珍。
顾省忝

关键词解释

  • 手足

    读音:shǒu zú

    繁体字:手足

    短语:哥们

    英语:movement

    意思:
    1.手和足。
    《淮南子兵略训》:“凡此五官之于将也,犹身之有股肱手足也。

  • 终朝

    读音:zhōng zhāo

    繁体字:終朝

    英语:all morning; the whole morning

    意思:(终朝,终朝)

    1.早晨。
    《诗小雅采绿》:“终朝

  • 不盈

    读音:bù yíng

    繁体字:不盈

    意思:不满。
    《易坎》:“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
    《诗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晋·陆机《文赋》:“虽纷蔼于此世,嗟不盈于予掬。”

  • 鳞皴

    读音:lín cūn

    繁体字:鱗皴

    意思:(鳞皴,鳞皴)
    像鳞片般的皲皮或裂痕。
    唐·袁高《茶山》诗:“终朝不盈掬,手足皆鳞皴。”
    宋·范成大《巫山高》诗:“西真功高佐禹迹,斧凿鳞皴倚天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