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发精义,并谓此台无。
意思:后来从精神意义,并对这台没有。
出自作者[宋]文天祥的《京城借永福寺漆台占似王城山》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禅宗的深刻见解,通过描绘一个禅师与一位城山翁的对话,展现了禅宗的智慧和哲理。
首先,诗中提到了“心如明镜台”,这是禅宗中的一个重要理念,意味着人的心灵就像明镜一样,能够反映和接纳所有的思想和情感。这个比喻强调了人的内心世界的清澈和透明,同时也暗示了禅修的目标是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明晰。
接下来,“此言出浮屠”指的是佛经中的一句话,这句话的含义是“心如明镜台”这个观念来自于佛教。
“后来发精义,并谓此台无”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后来者对禅宗的理解和领悟,他认为“心如明镜台”这个观念并不存在,这是一种对禅宗哲理的深入探讨和理解。
“此台已是赘,何况形而器”这两句诗进一步阐述了禅宗的理念,认为“心如明镜台”这个观念只是一个赘述,因为它只是对内心的一种描述,而不是真实的存在。因此,“形而器”是指物质世界,而“心如明镜台”这个观念超越了物质世界。
最后,“圆释正超然,点头会意思”描述了禅师对对话的反应,他以超然的态度解释了对话的含义,并点头表示理解。这表明禅师已经领会了对话的含义,并对此深有感触。
“多谢城山翁,一语迎禅锋”这两句诗表达了禅师对城山翁的感激之情,因为他的对话为禅师提供了理解和领悟禅宗哲理的机会。
最后,“顾我尘俗人,与物方溶溶”这两句诗描绘了禅师对尘世中人的态度,他认为尘世中人应该与万物融为一体,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体现了禅宗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禅师与城山翁的对话,展现了禅宗的智慧和哲理。它强调了内心的平静和明晰,超越物质世界的重要性,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这首诗不仅是对禅宗哲理的深刻理解,也是对人生哲理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