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李少府与杨(王)九再来》 如何春月柳,犹忆岁寒松。

如何春月柳,犹忆岁寒松。

意思:为什么春天的柳树,还记得每年寒松。

出自作者[唐]孟浩然的《李少府与杨(王)九再来》

全文赏析

这首诗《弱岁早登龙,今来喜再逢。如何春月柳,犹忆岁寒松。》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篇,同时也表达了对岁寒长青之物的赞美。诗中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也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永恒。 首两句“弱岁早登龙,今来喜再逢”,诗人以早春的龙抬头为背景,表达了生命的轮回和时间的流转。第一句中的“弱岁早登龙”是对过去岁月的回忆,第二句“今来喜再逢”则是对未来的期待,形成了一种时间的对比和人生的无常感。 “如何春月柳,犹忆岁寒松”一句,诗人以春月柳喻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而岁寒松则象征着坚韧和永恒。这一对比,既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也表达了对永恒的追求。 “烟火临寒食,笙歌达曙钟”描绘了寒食节时的热闹景象,烟火弥漫,笙歌不断,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勃勃。同时,“笙歌达曙钟”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喧喧斗鸡道,行乐羡朋从”则描绘了人们在这个季节的欢乐和热闹,斗鸡场上喧闹非凡,人们互相羡慕着彼此的快乐生活。这一句也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和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珍视和对永恒的追求。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奈,这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也是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弱岁早登龙,今来喜再逢。
如何春月柳,犹忆岁寒松。
烟火临寒食,笙歌达曙钟。
喧喧斗鸡道,行乐羡朋从。
作者介绍 孟浩然简介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关键词解释

  • 岁寒

    读音:suì hán

    繁体字:歲寒

    英语:cold season in a year

    意思:(岁寒,岁寒)

    1.一年的严寒时节。
    《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

  • 如何

    读音:rú hé

    繁体字:如何

    短语:争 怎 焉 哪样 安 哪 何等

    英语:what

    意思:
    1.怎样。
    《书尧典》:“帝曰:‘俞,予闻,如

  • 春月

    读音:chūn yuè

    繁体字:春月

    意思:
    1.春天的月亮。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春歌三》:“情人戏春月,窈窕曳罗裾。”
    唐·鲍溶《归雁》诗:“喜去春月满,归来秋风清。”

  • 寒松

    读音:hán sōng

    繁体字:寒鬆

    意思:寒冬不凋的松树。常用来比喻坚贞的节操。
    《三国志吴志陆绩传》“陆绩字公纪”裴松之注引《姚信集》:“王蠋建寒松之节而齐王表其里,义姑立殊俗之操而鲁侯高其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