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知数夜寻山宿,便是全家避世人。
意思:遥知数夜寻山住宿,这就是全家躲避世人。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和答刘太博携家游庐山见寄》
全文赏析
这首诗《缓辔松阴不起尘》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通过描绘诗人骑马缓行在松树之下,雨后山岚的清新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缓辔松阴不起尘”,通过描绘诗人骑马在松树之下缓行的情景,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宁静、清新的山林画卷。松树之下,行人稀少,只有诗人独自一人,悠然自得地骑马缓行,没有尘土飞扬,营造出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氛围。
“岚山经雨一番新”一句,进一步描绘了雨后山岚的清新景象。经过一场雨的洗礼,岚山变得更加清新、秀美,仿佛换了一番新颜。诗人通过这一描绘,进一步强化了前一句所营造的宁静、清新的氛围。
“遥知数夜寻山宿,便是全家避世人”两句,诗人通过想象,假设自己在经过一夜的寻幽探胜之后,决定在山中找地方投宿,过上真正的隐逸生活,成为真正的“全家避世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落日已迷烟际路,飞花还报洞中春”两句,诗人通过描绘傍晚时分的景色,进一步展示了山中的清幽和宁静。落日余晖中,山路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仿佛迷途一般;而飞花报春,则展示了山中春天的美好。这两句进一步强化了前文所营造的隐逸氛围。
最后两句“可怜不更寻源入,若见刘郎想问秦”,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山中美景的喜爱,同时也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如果能够在山中找到一个安身之处,他一定会向刘晨询问秦始皇的故事,表达他对山中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古代隐士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以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松树之下雨后山岚的清新景象的描绘,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向往古代隐士的情感表达,这首诗成为了一首优美的山水诗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