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宣州太守沈司封》 讼铃闲郡阁,吟笔动江楼。

讼铃闲郡阁,吟笔动江楼。

意思:诉讼铃闲郡阁,吟笔动江楼。

出自作者[宋]强至的《送宣州太守沈司封》

全文赏析

这首诗《宣城从古胜,谢守擅风流。夫子名当世,君王付此州。讼铃闲郡阁,吟笔动江楼。莫忆窗中句,能诗今隐侯。》是一首对宣城的赞美诗,宣城位于中国安徽省,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传统。 首句“谢守擅风流”,谢守指的是东晋时期的名臣谢安,他曾在此地担任太守,留下了许多佳话和传说。这句诗表达了宣城因谢安而具有的风流韵味和独特魅力。 “夫子名当世,君王付此州”,这里的“夫子”指的是宣城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诗人谢朓,他曾担任宣城刺史,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和文章。这句诗表达了宣城在历史上曾有过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为宣城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讼铃闲郡阁,吟笔动江楼”,这两句诗描绘了宣城郡阁的宁静和江楼的诗意氛围。这里表达了宣城在历史上的和谐与宁静,同时也展现了宣城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氛围。 最后两句“莫忆窗中句,能诗今隐侯”,表达了诗人对宣城文化的赞美和对宣城人民的期望。诗人希望人们不要忘记宣城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统,同时也期望宣城人民能够继续发扬光大宣城的文化和艺术传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谢安、谢朓等历史人物和宣城文化艺术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宣城的热爱和对宣城人民的期望。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宣城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氛围,为人们了解宣城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宣城从古胜,谢守擅风流。
夫子名当世,君王付此州。
讼铃闲郡阁,吟笔动江楼。
莫忆窗中句,能诗今隐侯。
作者介绍
强至,字几圣,钱塘(今杭州)人。庆历六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熙宁九年卒,年五十五。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

关键词解释

  • 讼铃

    读音:sòng líng

    繁体字:訟鈴

    意思:(讼铃,讼铃)
    旧时为了表示愿意听取人民的冤情,悬于官府大门外,让上诉者敲击的铃。
    宋·强至《送宣州太守沈司封》诗:“讼铃闲郡阁,吟笔动江楼。”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