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王承可》 着鞭来不晚,声价动诸公。

着鞭来不晚,声价动诸公。

意思:着鞭子来不晚,身价动各公。

出自作者[宋]朱翌的《寄王承可》

全文赏析

这首诗《籍甚王郎子,扬州一再逢。>至今清夜梦,犹在笑谈中。
想见芙蓉句,空怀杨柳风。着鞭来不晚,声价动诸公。》是一首对扬州籍甚王郎子的赞美诗。诗中描绘了王郎子的风度翩翩、谈笑风生、才华横溢的形象,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首联“至今清夜梦,犹在笑谈中。”描绘了王郎子在扬州的多次相遇,他的形象一直留在作者的梦中,他的笑声和谈吐一直留在作者的记忆中。这表达了作者对王郎子的深刻印象和对他风度翩翩、谈笑风生的赞美。 颔联“想见芙蓉句,空怀杨柳风。”表达了作者对王郎子才华的赞美。这里的“芙蓉句”指的是王郎子的佳句,表达了作者对王郎子文学才华的肯定和赞赏。而“空怀杨柳风”则表达了作者对未能与王郎子更深入交流的遗憾。 颈联“着鞭来不晚,声价动诸公。”表达了作者对王郎子未来的期待和信心。这里的“着鞭来”是比喻,表示要奋发向前,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晚”则表示作者认为现在与王郎子交往还不算晚,他的声望和影响力将会激励更多的人。 整首诗通过对王郎子的赞美,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扬州文化的赞美和对自己未能与更多文化名流交往的遗憾。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籍甚王郎子,扬州一再逢。
至今清夜梦,犹在笑谈中。
想见芙蓉句,空怀杨柳风。
着鞭来不晚,声价动诸公。
作者介绍
朱翌(1097—1167)字新仲,号潜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江)。政和八年,同上舍出身。

关键词解释

  • 诸公

    读音:zhū gōng

    繁体字:諸公

    意思:(诸公,诸公)

    1.众公卿。
    《公羊传隐公五年》:“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诸公者何?诸侯者何?天子三公称公,王者之后称公,其余大国称侯。”

  • 声价

    读音:shēng jià

    繁体字:聲價

    英语:reputation

    意思:(声价,声价)
    名誉身价。
    汉·应劭《风俗通十反聘士彭城姜肱》:“吾以虚获实,薀藉声价。盛明之际,尚不委

  • 着鞭

    读音:zhuó biān

    繁体字:著鞭

    意思:(参见着鞭)

    1.鞭打;用鞭子赶。
    金·元好问《榆社硖口村早发》诗:“瘦马长途懒着鞭,客怀牢落五更天。”

    2.犹言着手进行,开始做。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