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尉迟侍郎夏杪闻蝉》 荡摇清管杂,幽咽野风传。

荡摇清管杂,幽咽野风传。

意思:动摇清管等,幽咽野风传。

出自作者[唐]戴叔伦的《和尉迟侍郎夏杪闻蝉》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楚地炎炎夏日中的景象和感受。 首句“楚人方苦热,柱史独闻蝉”直接点明背景在楚地,楚地夏日炎热,人们正在苦不堪言地忍受着。而在这个时候,只有一位柱史,也就是作者本人,独自听到了蝉鸣。柱史这个角色,暗示了作者可能是从外地来到楚地,或者是楚地本地的一位旅居者。他独自在炎热的夏日中听到了蝉鸣,这不仅暗示了环境的艰苦,也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寂寥。 “晴日暮江上,惊风一叶前”两句描绘了楚地夏日的典型景象:烈日当空,江面上最后一抹晚霞渐渐退去,微风中一叶叶子在波浪中摇曳。这里既描绘了环境,也暗示了作者的心境:虽然身处逆境,但仍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感。 “荡摇清管杂,幽咽野风传”两句描绘了风中传来的管弦之声,这声音在“荡摇”中显得嘈杂,而“幽咽”的野风又为这声音增添了一丝凄凉。这里既有对环境的描绘,也有对作者内心感受的暗示。 “旅舍闻君听,无由更昼眠”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作者在旅舍听到好友的蝉鸣声,这让他更加思念家乡,也让他更加无法忍受这里的苦热。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当前处境的无奈和苦闷。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楚地炎炎夏日中的景象和感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苦闷和对家乡的思念。诗中既有对环境的描绘,也有对作者内心感受的暗示,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楚人方苦热,柱史独闻蝉。
晴日暮江上,惊风一叶前。
荡摇清管杂,幽咽野风传。
旅舍闻君听,无由更昼眠。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戴叔伦(约732——约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今存诗二卷,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需要仔细辨伪。

关键词解释

  • 幽咽

    读音:yōu yè

    繁体字:幽咽

    短语:抽泣 泣 悲泣 吞声 抽噎 哭泣 呜咽 饮泣 啜泣 哽咽

    英语:murmuring

    意思:谓声音低沉、轻微。常形容水声和

  • 风传

    读音:fēng chuán

    繁体字:風傳

    英语:hearsay; rumor

    意思:(风传,风传)

    1.风传送。
    南朝·梁元帝《钟山飞流寺碑》:“清梵夜闻,风传百常之观,

  • 清管

    读音:qīng guǎn

    繁体字:清管

    意思:声音清越的管乐器。
    南朝·宋·谢灵运《江妃赋》:“建羽旌而逶迤,奏清管之依微。”
    南朝·梁简文帝《<临安公主集>序》:“凤桐遐远,清管辽亮。”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