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野吏亭》 耕桑蛮聚落,烟火汉封疆。

耕桑蛮聚落,烟火汉封疆。

意思:农业民族村落,烟火汉朝边疆。

出自作者[宋]陈尧佐的《野吏亭》

全文赏析

这首诗《野吏厌公堂,开轩出郡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的优美诗篇。作者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首先,诗中描绘了公堂外的景色,作者厌倦了公堂的繁忙和压抑,于是打开轩窗,看到了郡墙外的景色。这里的“开轩出郡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渴望。 接着,诗中描绘了残花、炎日等自然景象,以及叠巘、重城等人文景观。这些景象和景观的描绘,既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表达了他对人文景观的欣赏和赞美。 在诗中,作者还描绘了耕桑、烟火等乡村景象,以及云势、天形等自然景象。这些景象的描绘,既体现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感慨。 最后,作者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在扁舟上闲适的心情,以及对家乡和生活的怀念之情。整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篇。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充满了对家乡和生活的怀念之情,是一首非常有感染力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野吏厌公堂,开轩出郡墙。
残花炎帝圃,斜日尉佗乡。
叠巘分诸粤,重城截大荒。
耕桑蛮聚落,烟火汉封疆。
云势飘蓬鸟,天形压夜郎。
扁舟闲得侣,嘉树远成行。
梅雨千林暮,春风百草香。
人家浮浩淼,鸟道没青苍。
爽垲吟魂健,虚明夏景凉。
他年重回首,牢落愧甘棠。
作者介绍
陈尧佐(963年—1044年10月26日),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人。北宋大臣、水利专家、书法家、诗人,左谏议大夫陈省华次子、枢密使陈尧叟之弟、天雄军节度使陈尧咨之兄。

端拱元年(988年),陈尧佐进士及第,授魏县、中牟县尉。咸平初年,任潮州通判。历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景祐四年(1037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康定元年(1040年),以太子太师致仕。庆历四年(1044年),陈尧佐去世,年八十二。追赠司空兼侍中,谥号“文惠”。

陈尧佐在水利上颇有成就:为防钱塘潮,他提出了“下薪实土法”;为堵黄河在滑州缺口,他发明了“木尤杀水法”;他在汾水两岸筑堤植柳防洪,成为长期造福人民的“柳溪”。陈尧佐也工于书法,喜欢写特大的隶书字。因其书法点画肥重,人称“堆墨书”。著有《潮阳编》、《野庐编》、《遣兴集》、《愚邱集》等。

关键词解释

  • 封疆

    读音:fēng jiāng

    繁体字:封疆

    英语:borders; frontiers

    意思:
    1.界域之标记;疆界。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王命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

  • 聚落

    读音:jù luò

    繁体字:聚落

    英语:settlement

    意思:村落,人们聚居的地方。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淯水》:“其聚落悉为蛮居,犹名之为黄邮蛮。”
    唐·薛能《凌云寺

  • 烟火

    解释

    烟火 yānhuǒ

    (1) [smoke and fire]∶火和烟

    严禁烟火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2) [cooked food]∶熟食

    不食人间烟火

  • 耕桑

    读音:gēng sāng

    繁体字:耕桑

    意思:种田与养蚕。亦泛指从事农业。
    汉·杨恽《报孙会宗书》:“身率妻子,戮力耕桑。”
    唐·韩愈《和卢郎中云夫寄示盘谷子歌》:“行抽手版付丞相,不待弹劾还耕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