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张文裕安寒十首》 何处初寒好,初寒肃政台。

何处初寒好,初寒肃政台。

意思:为什么在初寒好,初寒肃政台。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和张文裕安寒十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初寒时节的政台之景的五言律诗。首先,从整体上看,诗人巧妙地通过描写初寒的气象和环境,营造了一种宁静、肃穆的氛围,表达了对政台清廉、肃静的赞美。 首联“何处初寒好,初寒肃政台。”以问句开头,引出主题“初寒”,并直接点明地点“政台”,表现出政台在初寒时节的肃穆气象。 颔联“官闲免簿领,门静少尘埃。”通过描绘官员闲暇、公务稀少,门户清静、尘埃不起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政台的宁静和肃静氛围。 颈联“天借风霜气,人无鹰隼猜。”中,诗人借风霜之气,形容天气的严寒,又以人无鹰隼之猜忌,暗喻政台清明,无人勾心斗角。 尾联“庭荒余老柏,尚有夕乌来。”以庭院的荒凉和老柏树为描绘对象,再通过夕乌的到来,增添了几分凄凉和落寞之感。 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和象征手法,将初寒时节的政台描绘得淋漓尽致,表达了对清廉、肃静的政治环境的向往和赞美。同时,诗中的荒凉和落寞之感也暗示着诗人对时政的隐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何处初寒好,初寒肃政台。
官闲免簿领,门静少尘埃。
天借风霜气,人无鹰隼猜。
庭荒余老柏,尚有夕乌来。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寒肃

    读音:hán sù

    繁体字:寒肅

    意思:(寒肃,寒肃)
    严寒。
    《三国演义》第三三回:“曹操追至南皮,时天气寒肃,河道尽冻,粮船不能行动。”
    清·焦循《忆书》五:“甲戌年四月二十五日丙戌,《素问》所

  • 何处

    读音:hé chǔ

    繁体字:何處

    英语:where

    意思:(何处,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
    《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唐·王昌龄《梁苑》诗:“万乘

  • 初寒

    读音:chū hán

    繁体字:初寒

    意思:刚开始寒冷。
    南朝·宋·谢灵运《燕歌行》:“孟冬初寒节气成,悲风入闺霜依庭。”
    宋·孙光宪《临江仙》词:“霜拍井梧干叶堕,翠帷雕槛初寒。”
    元·张国宾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