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篱上牵牛花》 楚女雾露中,篱上摘牵牛。

楚女雾露中,篱上摘牵牛。

意思:楚国女子雾露中,篱笆上摘牵牛。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篱上牵牛花》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牵牛花图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牵牛花的喜爱和欣赏。 首句“楚女雾露中,篱上摘牵牛”,描绘了牵牛花在雾露中盛开,楚女在篱笆上采摘牵牛花的场景。雾露中的牵牛花,显得格外娇嫩,楚女的动作也显得轻盈而优雅。 “花蔓相连延,星宿光未收”,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将牵牛花的花蔓比作相连延绵的星宿,形容它们的光华如同未收的天星。这样的比喻既形象又生动,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想象力。 “采之一何早,日出颜色休”,诗人对牵牛花的采摘时间进行了赞美,认为采摘的时间非常早,在太阳升起之前就开始了。这样的时间选择,使得牵牛花在日出的照耀下显得更加美丽。 “持置梅卤间,染姜奉盘羞”,诗人将采摘下来的牵牛花,放置在梅卤(一种腌制食品的汁液)中,用它来染姜,制作出精美的盘菜。这一句展现了诗人对牵牛花的巧妙利用和精巧的烹饪技巧。 “烂如珊瑚枝,恼翁牙齿柔”,诗人对牵牛花的味道进行了赞美,形容它像珊瑚枝一样美味可口,让人的牙齿感到柔软舒适。 “齿柔不能食,粱肉坐为雠”,然而,如果吃得太甜太软,牙齿会感到不适,这时候精美的粱肉反而成了仇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饮食的适度原则,提醒人们不要过度追求美食。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牵牛花的美丽和美味,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欣赏。整首诗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楚女雾露中,篱上摘牵牛。
花蔓相连延,星宿光未收。
采之一何早,日出颜色休。
持置梅卤间,染姜奉盘羞。
烂如珊瑚枝,恼翁牙齿柔。
齿柔不能食,粱肉坐为雠。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牵牛

    读音:qiān niú

    繁体字:牽牛

    意思:(牵牛,牵牛)

    1.即河鼓。星座名。俗称牛郎星。亦指牛郎织女神话传说故事中的人物。
    《诗小雅大东》:“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毛传:“河鼓

  • 雾露

    读音:wù lù

    繁体字:霧露

    意思:(雾露,雾露)

    1.指雾。
    《楚辞严忌<哀时命>》:“雾露濛濛其晨降兮,云依斐而承宇。”
    王逸注:“言幽居山谷,雾露濛濛而晨来下。”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