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藏春峡·老圃亭》 今来寓谷口,结亭事春锄。

今来寓谷口,结亭事春锄。

意思:现在来在谷口,结亭事春锄。

出自作者[宋]杨时的《藏春峡·老圃亭》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者在谷口结亭春耕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礼义的尊崇。 首先,作者通过对比昔日和现在的隐居生活,展现了主人公从投竿拂珊瑚到结亭事春锄的转变。这种转变象征着主人公从繁华的世界走向了宁静的田园生活,体现了隐逸的主题。 接着,作者详细描绘了亭下的菜地、野果、蔓实等景象,以及篱根的蹲鸱和晨炊,展现了一幅丰富的田园生活画卷。这些描绘不仅展示了主人公的自给自足,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朴素生活的热爱。 在描绘完田园生活后,作者通过疏泉动地脉,硗确成膏腴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主人公的勤劳和耕作的成果,体现了劳动的价值。 随后,作者通过提及汉阴人和柴桑翁,借古喻今,表达了对隐逸生活和道德的崇尚。同时,作者也通过卷怀经纶手,治此一亩居的描绘,表达了主人公虽隐居田园,但仍怀有治国经纶之志。 最后,作者通过知子非隐沦,聊以寓壮图的表达,点明了这首诗的主题:虽隐居田园,但并非真正隐逸,而是以此寄托壮志。同时,人生出处分,礼义安可逾的结语也强调了礼义的重要性,体现了作者对道德规范的尊崇。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礼义的尊崇。同时,也体现了劳动的价值和人生的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昔君居隐鳞,投竿拂珊瑚。
今来寓谷口,结亭事春锄。
亭下十余畦,蔚蔚富嘉蔬。
野果衔朱蕤,蔓实垂青桴。
篱根有蹲鸱,晨炊胜凋胡。
岂惟充君腹,邻里亦厌余。
疏泉动地脉,硗确成膏腴。
谅彼汉阴人,假修匪吾徒。
避俗柴桑翁,不复叹荒芜。
卷怀经纶手,治此一亩居。
知子非隐沦,聊以寓壮图。
人生出处分,礼义安可逾。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杨时(1020年-1071年),字龙池,号文伯,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士人、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出身世家,曾担任过几个官职,包括监察御史、侍御史等,但因多次上书直言劝谏,受到流放等处罚。杨时一生著述颇丰,尤以诗文、书法成就最为突出。

在文学方面,杨时的作品具有很高的价值,以清新明丽著称,代表作品有《渔家傲·秋思》、《忆江南·江南好》等近百首佳作。在诗歌创作方面,杨时偏爱自由洒脱的体裁和情感,他的诗歌清新朗逸,抒发出豁达惬意的感觉,展现了自然美和人文情感之美。

在书法方面,杨时的成就也不容忽视,他的书法风格大胆奔放,自由自在,有“杨文伯之草”之称。杨时擅长于楷、行、草三种书体,其中狂草书法被誉为“飞白神韵”,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书法风格之一。

关键词解释

  • 谷口

    引用解释

    1.山谷的出入口。《六韬·分险》:“衢道谷口,以武衝絶之。” 唐 王维 《归辋川作》诗:“谷口疎鐘动,渔樵稍欲稀。” 清 黄景仁 《偕邵元直游吾谷》诗:“此间看山復看枫,谷口敞与平原同。”

    2.古地名。又名 瓠口 。在今 陕西 礼泉 东北。 西汉 于此置 谷口县 , 东汉 废。因位于 九嵕山 东、 仲山 西,当 泾水 出

  • 今来

    读音:jīn lái

    繁体字:今來

    意思:(今来,今来)

    1.当今,如今。
    三国·魏·曹植《情诗》:“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唐·韩愈《落齿》诗:“今来落既熟,见落空相似。”

  • 春锄

    读音:chūn chú

    繁体字:春鋤

    意思:(春锄,春锄)
    指春季锄地。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谷》:“春锄起地,夏为除草。”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错误地解散十八个“自发社”的教训》:“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