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建德县咏怀》 讼清犴狱尘封草,人静公庭鸟啄花。

讼清犴狱尘封草,人静公庭鸟啄花。

意思:诉讼清讼案件尘封草,人们静公庭鸟啄花。

出自作者[宋]高迈的《建德县咏怀》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唐诗,作者通过描绘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对清廉政治、和谐社会的向往和对个人品行的自我要求。 首句“日午珍堂吏散衙”,描绘了作者在正午时分,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从官府中走出来的情景。这里的“珍堂”指的是官府,而“吏散衙”则形象地描绘了官员们下班的场景。 第二句“不愁鬓雪点乌纱”,表达了作者虽然年纪已大,但并不因此而感到忧虑。这里的“鬓雪”指的是白发,而“乌纱”则是古代官员的标志,象征着权力和地位。 第三句“讼清犴狱尘封草,人静公庭鸟啄花”,描绘了官府内部的情况。犴狱是古代的监狱,这里用“尘封草”来形容其荒凉和冷清。而“公庭”则是官府的大堂,这里用“鸟啄花”来形象地描绘出其宁静和和谐。 第四句“惟愿儿童无冻馁,每令野老劝桑麻”,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的关注和对和谐社会的向往。他希望儿童能够有足够的食物吃,不会被冻饿;同时也希望农民能够勤劳种植,过上安稳的生活。 最后一句“圣恩未报吾心赤,肯效青门学种瓜”,表达了作者对皇帝的忠诚和对个人品行的自我要求。他虽然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但他的心依然炽热,愿意像那些种瓜的农民一样,默默无闻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的日常生活和内心感受,展现了他对清廉政治、和谐社会的向往和对个人品行的自我要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日午珍堂吏散衙,不愁鬓雪点乌纱。
讼清犴狱尘封草,人静公庭鸟啄花。
惟愿儿童无冻馁,每令野老劝桑麻。
圣恩未报吾心赤,肯效青门学种瓜。

关键词解释

  • 公庭

    读音:gōng tíng

    繁体字:公庭

    意思:
    1.古代国君宗庙的厅堂或朝堂。
    《诗邶风简兮》:“硕人俣俣,公庭万舞。”
    《南史褚裕之传》:“向(褚向)风仪端丽,眉目如画,每公庭就列,为众所

  • 尘封

    读音:chén fēng

    繁体字:塵封

    英语:covered with dust

    意思:(尘封,尘封)

    1.搁置已久,被尘土盖满。
    《宋史乐志十六》:“移眄俄空,宝鑑脂

  • 犴狱

    读音:àn yù

    繁体字:犴獄

    意思:(犴狱,犴狱)

    1.牢狱。
    唐·柳宗元《吊屈原文》:“犴狱之不知避兮,宫庭之不处。”
    宋·苏辙《北京谢韩丞相启》之一:“而况旱气方退,流民未还,盗贼

  • 草人

    读音:cǎo rén

    繁体字:草人

    英语:strawman

    意思:
    1.古官名。
    《周礼地官草人》:“草人掌土化之法,以物地相其宜而为之种。”

    2.扎成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