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使君来北海,邦人岂识郑公乡。
意思:这不是让你来北海,国人是否知道郑国公乡。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使君次韵再赋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用来赏析一首表达对历史人物怀念的诗。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当年才华横溢、直言敢谏的描述,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对现实社会进行了反思。
首联“当年双璧甲科郎,未羡燕山五桂芳。”诗人用“双璧”来形容两位历史人物,暗示他们同样优秀,同样值得敬仰。而“甲科郎”则是对他们功名的赞美,表明他们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同时,诗人也没有羡慕那些在燕山(今北京)的五桂树下的富贵之人,表明他对功名利禄的态度并不看重。
颔联“奏赋何曾因狗监,谏书直乞罢鹰坊。”诗人通过描述两位历史人物的文章和谏书,表达了对他们才华和直言敢谏的赞美。其中,“狗监”是指汉代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他曾通过向狗监求得天子所喜爱的猎鹰而得到汉武帝的赏识,从而得到重用。但是,诗人所描述的历史人物并没有像司马相如那样通过向权贵求助来获得机会,而是直接向皇帝进谏,请求罢黜鹰坊,表达了对他们正直和忠诚品质的赞美。
颈联“聚萤窗冷韦编蠹,下马陵芜宰树苍。”诗人通过描述两位历史人物在书房中刻苦读书和在任期满后回到故乡看到陵芜满目、树木苍老的情景,表达了对他们勤奋好学和忠诚品质的赞美。其中,“聚萤窗冷”是形容他们刻苦读书的情景,而“韦编蠹”则是指他们勤奋地翻阅书籍,使得书籍都生了蠹虫。“下马陵芜”则是指他们离开官场后回到故乡看到陵芜满目的情景,表现出他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尾联“不是使君来北海,邦人岂识郑公乡。”诗人通过表达对两位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和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其中,“使君”是指东汉末年的名士李膺,他曾担任北海相,推行教化,深受人民爱戴。“郑公”是指西汉时期的郑当时,他以清廉正直著称。诗人通过对比两位历史人物和现实社会中的某些人,表达了对正直、清廉、直言敢谏等品质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现实社会中缺乏这些品质的现象进行了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述和赞美,表达了对正直、清廉、直言敢谏等品质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对现实社会进行了反思。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现实社会的反思,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