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和崔朝散西湖避暑》 岂同中林士,所乐在膏壤。

岂同中林士,所乐在膏壤。

意思:难道同中林士,我乐意在膏壤。

出自作者[宋]韩维的《次韵和崔朝散西湖避暑》

全文赏析

这首诗《人生苦炎歊,我所得萧爽。》是一首对生活的赞美和对自然的向往之诗。诗中描绘了作者在林间享受的清幽环境,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态度。 首句“人生苦炎歊,我所得萧爽。”直接点明人生的苦难,炎热的夏天让人感到痛苦,然而作者却找到了一个清凉的去处,即“我所得”的“萧爽”之地。这里的“萧爽”既是对环境的描述,也是对作者心情的描述。 “乔林无纤穿,好鸟不停响。”描绘了林间的清幽环境,树木高大,没有一丝尘埃,鸟儿在林间不停鸣叫,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气氛。 “冯轩纵遐瞩,万象归一掌。”这两句描绘了作者在林间的高处远眺,视野开阔,万物都归结于他的掌握之中。这里既表达了作者的胸怀壮志,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道心流水闲,世事浮云往。”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他像流水一样看待世事,不争不抢,像浮云一样过去了就过去了,不执着。这是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态度。 “岂同中林士,所乐在膏壤。”这两句表明作者不同于那些只追求物质享受的人,他的快乐在于自然之中,在于他所处的环境。 “寄语同心人,金鳞当透网。”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志同道合的人的期待,希望他们能像被网漏掉的金鳞一样,能够找到彼此,一同享受自然的美好。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对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态度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志同道合的人的期待。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自然赞美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人生苦炎歊,我所得萧爽。
乔林无纤穿,好鸟不停响。
冯轩纵遐瞩,万象归一掌。
道心流水闲,世事浮云往。
岂同中林士,所乐在膏壤。
寄语同心人,金鳞当透网。
作者介绍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祖籍真定灵寿(今属河北),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

关键词解释

  • 中林

    读音:zhōng lín

    繁体字:中林

    英语:standard coppice

    意思:林野。
    《诗周南兔罝》:“肃肃兔罝,施于中林。”
    毛传:“中林,林中。”

  • 膏壤

    读音:gāo rǎng

    繁体字:膏壤

    意思:肥沃的土地。
    《史记货殖列传》:“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
    三国·魏·曹植《喜雨》诗:“喜种盈膏壤,登秋必有成。”
    唐·司空图《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