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老病六言十首呈竹溪》 渠能更斫鲸脍,何不姑食肉糜。

渠能更斫鲸脍,何不姑食肉糜。

意思:他不能再砍鲸鱼生鱼片,为什么不先吃肉粥。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老病六言十首呈竹溪》

全文赏析

这首诗《存三四齿皆碎,落第二牙尤衰。渠能更斫鲸脍,何不姑食肉糜》是一首对人生衰老的独特思考和感慨的诗。它以牙齿的衰败为引,揭示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讽刺和批判。 首先,诗中的“存三四齿皆碎”和“落第二牙尤衰”两句,形象地描绘了人生衰老的过程,以及衰老所带来的无奈和悲哀。牙齿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会逐渐脱落和衰败,这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自然规律。这两句诗通过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人生衰老的无常和不可避免。 其次,诗中的“渠能更斫鲸脍,何不姑食肉糜”两句,则是对社会现实的讽刺和批判。这里的“渠”指的是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他们有能力将鲸鱼这样的巨兽斩成碎片,但却不愿意去解决社会上的实际问题,如饥饿和贫困。诗人通过这种讽刺和批判,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腐败的强烈不满和批判。 整首诗的语言简练而深刻,通过形象的比喻和讽刺,表达了对人生衰老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批判。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不屈和坚韧,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对人生衰老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判的诗,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社会的责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存三四齿皆碎,落第二牙尤衰。
渠能更斫鲸脍,何不姑食肉糜。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肉糜

    读音:ròu mí

    繁体字:肉糜

    意思:肉粥。
    《晋书惠帝纪》:“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资治通鉴晋惠帝元康九年》引此文,胡三省注曰:“糜……粥也。”
    宋·陆游《

  • 何不

    读音:hé bù

    繁体字:何不

    英语:why not

    意思:犹言为什么不。表示反问。
    《诗唐风山有枢》:“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
    《孟子尽心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