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会峰亭》 群峰渐靡迤,高下相绵联。

群峰渐靡迤,高下相绵联。

意思:群峰渐渐不透,高低互相绵联。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会峰亭》

全文赏析

这首诗《山势百里见,新亭压其巅》是一首对自然风景的生动描绘,它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山峦起伏、云雾缭绕的美丽景象。 首先,诗中提到的“山势百里见,新亭压其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描绘了山脉绵延百里,高耸入云的新亭压在山顶的壮丽景象。这种描绘方式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敬畏和赞美,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仰之情。 其次,“群峰渐靡迤,高下相绵联”则进一步描绘了山峦起伏、连绵不断的景象,给人一种壮美之感。同时,“下窥疑无地,杳蔼但苍烟”则描绘了站在山顶向下望去,仿佛置身云端,四周只有苍茫的云雾的景象,给人一种惊险和神秘的感觉。 此外,“是时新雨余,众壑鸣春泉”则描绘了春雨过后,众壑响起春泉的声音,营造出一种清新宜人的氛围。而“林籁静更响,山光晚逾鲜”则描绘了夜晚降临,林间静谧,山光愈发明媚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觉。 最后,“野鸟窥我醉,溪云留我眠”和“日暮山风来,吹我还醒然”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醉酒后,野鸟窥视他、溪云留他过夜,而日暮时分山风袭来,又将他吹醒的情景。这种描绘方式既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风景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山势百里见,新亭压其巅。
群峰渐靡迤,高下相绵联。
下窥疑无地,杳蔼但苍烟。
是时新雨余,众壑鸣春泉。
林籁静更响,山光晚逾鲜。
岩花为谁开,春去夏犹妍。
野鸟窥我醉,溪云留我眠。
日暮山风来,吹我还醒然。
醉醒各任物,云鸟徒留连。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高下

    读音:gāo xià

    繁体字:高下

    英语:relative superiority or inferiority

    意思:
    1.上和下;高和低。
    《老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 渐靡

    读音:jiān mí

    繁体字:漸靡

    意思:(渐靡,渐靡)

    1.浸润感化。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天道施》:“外物之动性,若神之不守也,积习渐靡,物之微者也。”
    《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赞

  • 绵联

    读音:mián lián

    繁体字:綿聯

    英语:continuous; unbroken

    意思:(绵联,绵联)
    亦作“绵连”。

    1.犹连绵。延续不断貌。
    《文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