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窥识公辅,三徒得儒真。
意思:一看知道公辅,三人到儒家真。
出自作者[宋]杨时的《席太君挽辞二首》
全文赏析
首先,从诗的整体氛围和用词来看,这是一首充满敬意和赞美的诗,可能是用来悼念一位已故的尊贵人物,可能是一位公卿或者学者。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这位已故人物的深深敬仰和哀思。
接下来,我们可以逐句分析一下这首诗:
“禀粹猗兰秀,来嫔洛水滨。”这两句诗给人一种优雅、高贵的感觉,“禀粹”二字表现了这位已故人物的高尚品质和纯洁精神,“猗兰秀”则更加深化了这种印象,兰花常常用来象征高雅和纯洁。而“来嫔洛水滨”则可能是在描述这位人物的出生地或生活的地方。
“一窥识公辅,三徒得儒真。”这两句诗表明了诗人与这位已故人物的交往和对其深深的敬仰。“一窥识公辅”表现了诗人对这位人物的才华和能力的赞美,“三徒得儒真”则进一步表现了这位人物作为一位学者的威严和学识。
“画翣流云气,松阡卧石麟。”这两句诗充满了意象,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画翣流云气”可能是在描述这位已故人物的葬礼场面,而“松阡卧石麟”则是在描绘墓地的景象,松树和石麟都是葬礼中常见的象征。
“哀荣今日事,谁复继前尘。”这是最后的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已故人物的哀思和敬仰,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未来的期许。“哀荣今日事”是对这位人物逝世所带来的悲伤和荣誉的总结,“谁复继前尘”则是在问,还有谁能够继承这位人物的遗志和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敬意和赞美,同时也流露出深深的哀思,是对一位已故尊贵人物的深情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