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席太君挽辞二首》 一窥识公辅,三徒得儒真。

一窥识公辅,三徒得儒真。

意思:一看知道公辅,三人到儒家真。

出自作者[宋]杨时的《席太君挽辞二首》

全文赏析

首先,从诗的整体氛围和用词来看,这是一首充满敬意和赞美的诗,可能是用来悼念一位已故的尊贵人物,可能是一位公卿或者学者。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这位已故人物的深深敬仰和哀思。 接下来,我们可以逐句分析一下这首诗: “禀粹猗兰秀,来嫔洛水滨。”这两句诗给人一种优雅、高贵的感觉,“禀粹”二字表现了这位已故人物的高尚品质和纯洁精神,“猗兰秀”则更加深化了这种印象,兰花常常用来象征高雅和纯洁。而“来嫔洛水滨”则可能是在描述这位人物的出生地或生活的地方。 “一窥识公辅,三徒得儒真。”这两句诗表明了诗人与这位已故人物的交往和对其深深的敬仰。“一窥识公辅”表现了诗人对这位人物的才华和能力的赞美,“三徒得儒真”则进一步表现了这位人物作为一位学者的威严和学识。 “画翣流云气,松阡卧石麟。”这两句诗充满了意象,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画翣流云气”可能是在描述这位已故人物的葬礼场面,而“松阡卧石麟”则是在描绘墓地的景象,松树和石麟都是葬礼中常见的象征。 “哀荣今日事,谁复继前尘。”这是最后的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已故人物的哀思和敬仰,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未来的期许。“哀荣今日事”是对这位人物逝世所带来的悲伤和荣誉的总结,“谁复继前尘”则是在问,还有谁能够继承这位人物的遗志和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敬意和赞美,同时也流露出深深的哀思,是对一位已故尊贵人物的深情缅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禀粹猗兰秀,来嫔洛水滨。
一窥识公辅,三徒得儒真。
画翣流云气,松阡卧石麟。
哀荣今日事,谁复继前尘。
作者介绍
杨时(1020年-1071年),字龙池,号文伯,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士人、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出身世家,曾担任过几个官职,包括监察御史、侍御史等,但因多次上书直言劝谏,受到流放等处罚。杨时一生著述颇丰,尤以诗文、书法成就最为突出。

在文学方面,杨时的作品具有很高的价值,以清新明丽著称,代表作品有《渔家傲·秋思》、《忆江南·江南好》等近百首佳作。在诗歌创作方面,杨时偏爱自由洒脱的体裁和情感,他的诗歌清新朗逸,抒发出豁达惬意的感觉,展现了自然美和人文情感之美。

在书法方面,杨时的成就也不容忽视,他的书法风格大胆奔放,自由自在,有“杨文伯之草”之称。杨时擅长于楷、行、草三种书体,其中狂草书法被誉为“飞白神韵”,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书法风格之一。

关键词解释

  • 公辅

    读音:gōng fǔ

    繁体字:公輔

    意思:(公辅,公辅)
    古代三公、四辅,均为天子之佐。借指宰相一类的大臣。
    《汉书孔光传》:“光凡为御史大夫、丞相各再,壹为大司徒、太傅、太师,歷三世,居公辅位前后十七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