耘锄不可无,雨露勿忧少。
意思:除草锄不可没,雨水不必担心少。
出自作者[宋]苏辙的《见儿侄唱酬次韵五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读书虽不恶,不读亦自好。根牙就区别,花实随时老。耘锄不可无,雨露勿忧少。我钓不在鱼,一竿寄洲岛》是一首富含哲理的诗,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对于读书、人生、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
首句“读书虽不恶,不读亦自好。”就明确表达了作者的观点:读书虽然不是唯一的生活方式,但读书无疑会丰富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提升其精神境界。不读书的人,也可以过上充实、美好的生活。这一句也暗示了读书的必要性,即使不是为了功利性的目的,读书也能带来内心的满足和精神的提升。
“根牙就区别,花实随时老。”这两句诗进一步阐述了人生的不同阶段和方式,就像植物的根、牙生长出来就有区别,开花结果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这可以理解为人在不同阶段的变化,也可以理解为人生的丰富多彩。
“耘锄不可无,雨露勿忧少。”这里作者用“耘锄”比喻人生中的努力和耕耘,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和创造生活。而“雨露”则象征着自然的恩赐和社会的机遇。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奋斗的肯定,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并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给予的机会和资源。
最后,“我钓不在鱼,一竿寄洲岛。”作者以钓鱼为比喻,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并不在于得到多少东西,而在于享受过程,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这也体现了作者对于生活的态度:享受生活,追求内心的充实和快乐,而不是过分追求物质利益。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作者对于读书、人生、自然和生活的理解。它鼓励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和享受生活,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并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给予的机会和资源。这首诗充满了智慧和启示,值得一读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