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金粉泪(56首)》 闭户闭心兼闭口,莫伤亡国且偷生。

闭户闭心兼闭口,莫伤亡国且偷生。

意思:关门闭心兼闭上嘴,没有伤亡国且偷生。

出自作者[现代]陈独秀的《金粉泪(56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用来表达一种对政治和社会状况的悲观情绪,以及对个人处境的无奈感叹。 首句“垣墙属耳党先生”,借用典故,暗示了作者所处的环境险恶,暗示了政治斗争的复杂。“属耳”意味着有人试图通过拉帮结派来操纵舆论,而“党先生”则可能暗指作者所处的小团体或派系。 “士气消沉官远亨”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士人群体士气低落、仕途不顺的感慨。其中,“消沉”和“远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士人群体在政治上的失落和无奈。 “闭户闭心兼闭口”是诗中最为人传诵的句子,它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不满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个人处境的自我保护。这句诗中的“闭户”意味着作者不再关心外界的纷扰,“闭心”则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失落和迷茫,“兼闭口”则表达了作者对言辞的谨慎和自我约束。 “莫伤亡国且偷生”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悲观态度。其中,“偷生”一词暗示了作者对生活的消极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个人处境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借用典故、对比、比喻等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政治和社会状况的悲观情绪,以及对个人处境的无奈感叹。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垣墙属耳党先生,士气消沉官远亨。
闭户闭心兼闭口,莫伤亡国且偷生。
作者介绍 陈独秀简介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今安庆)人。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革命家与改革家、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创始人;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

1920年初前往上海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后任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二、三大)、中央总书记(四、五大)等职务,并任第一至五届中央委员。1927年7月离开中央。1929年11月因就中东路事件发表不同意见而被开除党籍。1931年5月被推选为中国托派组织的中央书记。1932年10月被国民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抗战爆发后,他于1937年8月出狱,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重庆(原属四川)江津。1942年5月逝世。他是杰出的政论家,其政论文章汪洋恣肆、尖锐犀利,《敬告青年》等很多篇章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少有的、杰出的代表作。晚年进行的文字学研究,是极其重要的学术成果。主要著作收入《独秀文存》、《陈独秀文章选编》、《陈独秀思想论稿》、《陈独秀著作选编》等。

关键词解释

  • 偷生

    读音:tōu shēng

    繁体字:偷生

    短语:苟且偷生 苟安

    英语:drag out an ignoble existence

    意思:(参见媮生)

    1.苟且

  • 亡国

    引用解释

    1.亡失国家。《礼记·檀弓下》:“ 晋献公 之丧, 秦穆公 使人弔公子 重耳 ,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於斯,得国恒於斯。’” 孔颖达 疏:“言寡人闻前古以来,失亡其国,恒於此丧祸交代之时;得其国家,亦恒在於此交代之时。”《后汉书·李固传》:“昔 秦皇 亡於 沙丘 , 胡亥 、 赵高 隐而不发,卒害 扶苏 ,以至亡国。” 宋 苏轼 《

  • 闭口

    读音:bì kǒu

    繁体字:閉口

    意思:(闭口,闭口)

    1.沉默,缄默。
    《史记张仪列传》:“楚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唐·韩愈《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白头

  • 闭户

    读音:bì hù

    繁体字:閉戶

    意思:(闭户,闭户)
    指人不预外事,刻苦读书。
    《文选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闭户自精,开卷独得。”
    李善注引《楚国先贤传》:“孙敬入学,闭户牖,精力过人,太

  • 闭心

    读音:bì xīn

    繁体字:閉心

    意思:(闭心,闭心)

    1.思想上自守甚严,无求于外。
    《楚辞九章橘颂》:“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王逸注:“言己闭心捐欲,敕慎自守,终不敢有过失也

  • 伤亡

    读音:shāng wáng

    繁体字:傷亡

    英语:casualties

    意思:(伤亡,伤亡)

    1.阵亡。
    清·曾国藩《金陵军营官绅昭忠祠记》:“同治六年之冬,乃建昭忠祠于莲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