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当弃之去,览德乃下之。
意思:对该放弃,看耶便把他。
出自作者[宋]张耒的《感遇二十五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屈原,通过对屈原生平的描绘和评价,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深深同情和对君臣关系的深刻理解。
首联“怀王弃屈子,憔悴楚江湄。”描绘了屈原被楚王抛弃,在楚江边憔悴的身影,这是对屈原被冷落和忽视的描绘,充满了悲凉的气氛。
颔联“终然葬鱼腹,终古耀文词。”进一步描绘了屈原的命运,他最终像鱼腹中的一粒尘土,而他的诗文却永远闪耀着光芒。这里既表达了屈原生命的短暂,也表达了他的诗文影响力的持久。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对屈原的评价和劝诫逐渐显现。诗人认为,屈原的文词应当被世人欣赏,但他本人却不应被遗忘。诗人批评楚王对屈原的弃用,认为这是不合理的。他强调君臣之间的基本伦理关系,即恩义相待,不应轻易弃之。如果君臣之间只是短暂的聚合,那么这与普通人无异。
诗人进一步指出,屈原的沉沦并非他的本意,他的深意其实在于希望君王能以恩义相待,能理解他的忠诚和才情。即使他最终哭泣而死,他也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整首诗通过对屈原生平的描绘和评价,表达了诗人对屈原深深的同情和对君臣关系的深刻理解。诗人的情感真挚而深沉,对屈原的敬仰和同情跃然纸上。同时,这首诗也提醒我们反思君臣关系、人才使用等问题,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