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琳老还大明山》 身心忽明旷,不受垢污缠。

身心忽明旷,不受垢污缠。

意思:身心忽然明白空缺,不污染缠。

出自作者[宋]苏辙的《送琳老还大明山》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离开江西,前往江东的过程中,对几位长老的深深怀念。诗中表达了作者与这些长老深厚的友情,以及他们之间的交流和禅悟。 首段描绘了作者与世疏远,只追求世外的缘分,五年客居江西,断绝了过往的交往。而与几位长老的交往,却让他领悟了马祖禅的精髓,身心豁然开朗,不再受尘世的困扰。 中段描述了作者与长老们的离别场景,虽然缘分散去,大家如风中烟般飘散,但彼此的思念却愈发强烈。作者对长老们的才情和品德深感钦佩,对他们的离去感到凄凉。 末段则是对几位长老的赞美,他们如同华阳寺这样的明星人物,照亮了整个寺庙。作者对他们的离去感到惋惜,同时也对他们的弟子们寄予厚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长老们的深深怀念和敬仰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禅悟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是一首值得一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身老与世疏,但有世外缘。
五年客江西,扫轨谢往还。
依依二三老,示我马祖禅。
身心忽明旷,不受垢污缠。
偶成江东游,欲别空凄然。
缘散众亦去,飘若风中烟。
〈高安三长老,与之甚熟,别后文老去洞山,聪老去圣寿,全老化去。
〉华阳本荒邑,缁素明星悬。
偶然得老尉,旧依育王山。
琏公善知识,不见十九年。
我昔未闻道,问以所入门。
告我従信人,授我普眼篇。
冉冉百尺松,起自一寸根。
南归发尽白,尺书今始传。
不知邻邑中,乃有门人贤
作者介绍 苏辙简介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关键词解释

  • 垢污

    读音:gòu wū

    繁体字:垢污

    意思:(垢污,垢污)
    见“垢污”。

    解释:污垢。

    详细释义:污垢,污秽物。汉书?卷四十六?周仁传?赞曰:『周仁为垢污,君子

  • 身心

    读音:shēn xīn

    繁体字:身心

    英语:body and mind

    意思:
    1.身体和精神。
    唐·翁洮《夏》诗:“身心已在喧阗处,惟羡沧浪把钓翁。”
    元·张养浩《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