翛然杖履出尘嚣,鸡犬无声到泬寥。
意思:自由自在地拄杖穿鞋出尘嚣,鸡犬无声到空旷。
出自作者[宋]王安石的《登中茅公》
全文赏析
这首诗《翛然杖履出尘嚣》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人生哲理的诗篇。它通过描绘诗人走出喧嚣的城市,来到宁静的自然环境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以及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
首句“翛然杖履出尘嚣,鸡犬无声到泬寥。”中,“翛然”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轻松自在、无拘无束的形象,“杖履”则暗示了诗人的年长和从容不迫的态度。“鸡犬无声”则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与城市喧嚣形成鲜明对比。“泬寥”则是指空旷、寂静的自然环境,为下文的描写定下了基调。
“欲见五芝茎叶老,尚攀三鹤羽翰遥。”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他渴望见到五芝的茎叶老态龙钟,又向往三鹤那遥远的羽毛。这里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向往跃然纸上,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长寿和自由的向往。
“容溪路转迷横彴,仙几风来得堕樵。”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所见所感。“横彴”指的是横木为桥,这里暗指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仙几”则暗示了仙境的神秘和美好,“风来得堕樵”则描绘了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最后两句“兴罢日斜归亦懒,更磨碑藓认前朝。”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流连忘返,直到夕阳西下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留恋和不舍。“更磨碑藓”则暗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探究,他试图从历史的痕迹中寻找答案和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走出城市,来到自然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然、历史和文化的热爱和思考。诗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