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下千行泪,非是为思人。
意思:镇下千行泪,不是这是思人。
出自作者[唐]李世民的《咏烛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焰听风来动,花开不待春。镇下千行泪,非是为思人。
九龙蟠焰动,四照逐花生。即此流高殿,堪持待月明。》以其鲜明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出一种深邃而富有哲理的意境。
首联“焰听风来动,花开不待春。”以生动的描绘,将火焰与风的关系,以及花与春的时序对比,表达出一种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节奏。火焰在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仿佛能听见风的声音;而花则在春天尚未到来时就已经绽放,展示出一种不依赖于季节的独立精神。这种对比,既体现了自然的规律,也暗示了生命的坚韧和自由。
颔联“镇下千行泪,非是为思人。”揭示了一种深深的情感体验。诗人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流泪,但这些泪水并非为了思念特定的人,而是对生活、对人性、对世界的深沉思考和感悟。这一联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也展示了其敏锐的洞察力。
颈联“九龙蟠焰动,四照逐花生。”以生动的比喻,将火焰与花的关系进一步深化。九龙蟠绕的火焰跳动生辉,如同九龙争雄,生动而富有力量;四溢的花香则如追逐的花朵,洒满四方。这一联既描绘了生动的画面,又寓含了深刻的哲理:生命如同火焰,需要经历磨砺才能熠熠生辉;而生命之花则需要阳光和雨露的滋润才能绽放。
尾联“即此流高殿,堪持待月明。”诗人通过描绘高殿之上的火焰燃烧,暗示了一种高远的目标和追求。这团火焰如同一个灯塔,照亮前行的道路,让人有信心和勇气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同时,它也像一轮明月,静静地等待月明之夜的到来,象征着一种坚韧和耐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情感、自然和目标的深刻思考。它既有对生活的感悟,也有对世界的洞察;既有对个体情感的描绘,也有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这种深邃而富有哲理的意境,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