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悲淮南》 或云易之是,或云收之宜。

或云易之是,或云收之宜。

意思:有人说容易的是,有人说收的应。

出自作者[宋]刘过的《悲淮南》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的视角,生动地描绘了淮南地区因铁钱禁令引发的社会困境,表达了对底层民众艰难处境的深切同情和对当政者政策的不满。 首段通过描绘穷困的淮民忍痛捶打身上的肌肉,表现了他们生活的艰辛。而“不知铁钱禁,作俑者为谁”一句,则表达了对政策制定者的质疑和不满。 中段描述了因禁令而导致的种种困境,如行商断路、百姓流离失所,以及朝廷使者带来的困扰。诗人对“易之是,或云收之宜”的讨论表示担忧,担心更多的人会因此陷入困境。 后段诗人对朝廷救灾无策感到无奈,火势越来越大,受害者越来越多,而朝廷却束手无策。诗人对过去的贸易政策怀念不已,认为虽然方便了国家,但却扰乱了百姓的心。最后,诗人对现在放任不管的态度表示谴责,并借淮南民的困境,表达了对他们未来生活的担忧。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淮南民众的苦难,同时也对当政者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诗人以悲天悯人的情怀,表达了对底层民众的深切同情,读来令人动容。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淮民穷到骨,忍复搥其肌。
不知铁钱禁,作俑者为谁。
行商断来路,清野多流离。
主人日边来,四牡驱以驰。
或云易之是,或云收之宜。
几人困往返,遂逐文书移。
救焚卒无策,燎火久益滋。
缅怀征搉初,山海煮摘时。
虽云便公家,亦复挠其私心。
今者纵虎豹,而使渴与饥。
萧萧芦苇林,日夜边风吹。
悲哉淮南民,持此将安之。
作者介绍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明毛晋汲古阁《龙洲道人诗集》

关键词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