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答彭子冲》 从军古云乐,况复九夷通。

从军古云乐,况复九夷通。

意思:从军队古代说快乐,何况又九夷通。

出自作者[明]杨慎的《答彭子冲》

全文赏析

这首诗《异县悲南国,同车感北风》是一首描绘离别和旅途艰辛的诗。它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伤感和对远行旅途的感慨。 首联“异县悲南国,同车感北风”,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和氛围。作者在异乡为友人送行,感受到北风带来的离别之悲。这一句通过“南国”和“北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为后面的情感抒发奠定了基础。 颔联“霜清淮浦阔,木落楚江空”,描绘了淮浦和楚江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后的思念之情。淮浦在霜降之后,江面变得更加宽阔,而楚江中的树木也已经凋零。这些景色让作者想起了友人离别后的孤独和寂寞,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颈联“危坂难回马,炎方少去鸿”,表达了旅途艰辛和离别的不舍。作者在旅途中遇到了险峻的山路,难以回马;而炎方则是指南方炎热的地区,很少有鸿雁飞过。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旅途艰辛的担忧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尾联“望归天共远,惜别岁将穷”,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归期遥遥的期盼和对离别的伤感。作者在离别之际,望着远去的友人,心中充满了不舍和担忧。岁将穷则是指即将到来的年底,意味着离别的时间越来越短。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归期遥遥的期盼和对离别的伤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伤感和旅途艰辛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归期遥遥的期盼。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此外,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从军、出征等重大事件的一种复杂情感。诗中“从军古云乐,况复九夷通”一句,表达了对于征战之事的一种乐观、豪迈的情感,但同时也蕴含着对于远行、离别等情感的深深无奈和伤感。这种复杂情感反映了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也为我们了解古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异县悲南国,同车感北风。
霜清淮浦阔,木落楚江空。
危坂难回马,炎方少去鸿。
望归天共远,惜别岁将穷。
海曲飞鸣隔,山梁饮啄同。
从军古云乐,况复九夷通。
作者介绍 徐渭简介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杨慎于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复为翰林修撰,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于云南永昌卫。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杨慎卒于戍所,年七十二。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世称“杨文宪”。

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明代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杨慎为第一。他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当时风气之外。著作达四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关键词解释

  • 从军

    解释

    从军 cóngjūn

    [enlist] 旧时指参加军队

    弃商从军

    引用解释

    1.参加军队;投身军旅。《史记·东越列传》:“旧从军无功,以宗室故侯。”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