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谢妖蟆食,宁须玉斧修。
意思:永远感谢妖蟆吃,宁要玉斧修。
出自作者[宋]赵蕃的《过贵溪数里望月岩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宿雨洗清秋,行行早放舟》,作者通过描绘清秋的景象和放舟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的宁静。
首联“宿雨洗清秋,行行早放舟”,描绘了清秋的景象,一场夜雨把大地洗得清爽,诗人一步步地准备划船离去。这里的“宿雨”不仅交代了季节,而且营造了一种清新的氛围。而“行行”一词则表达了诗人的不舍和留恋,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颔联“团团正林杪,隐隐半岩幽”,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景色。树林中隐约可见的圆月,半山腰上隐约的幽静,都给人一种宁静、清新的感觉。这里运用了“团团”和“隐隐”两个形容词,形象地描绘了月色的轮廓和山中的幽静,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颈联“永谢妖蟆食,宁须玉斧修”,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人谢绝了天上的妖蟆食月(古人认为妖蟆食月是不祥之兆),也无需用玉斧来修月(古人认为月中应有桂树)。这里的“永谢”和“宁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淡泊名利。
尾联“少微并婺女,何事独名州”,诗人以少微星和婺女星自比,暗示了自己高洁的品格。而州名“婺女”,也暗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清秋的景象和放舟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的宁静。诗中运用了生动的形容词和比喻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高洁的品格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使诗歌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