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岁寒堂三题其二·君子树》 岂无兰菊芳,贵此有清德。

岂无兰菊芳,贵此有清德。

意思:难道没有兰菊芳,贵这有清廉的美德。

出自作者[宋]范仲淹的《岁寒堂三题其二·君子树》

全文赏析

这首诗《二松》是一首对松树的赞美,表达了对坚韧不屈、清正廉洁的品质的崇高敬意。 首先,诗中描述了松树在庭院中生长,历经风雨,天矫如龙,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诗人通过“二松何年植,清风未尝息”,表达了对松树长青不衰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松树的精神品质如同清风一般,永不停息。 接着,“岂无桃李姿,贱彼非正色”,诗人用桃李与松树对比,强调松树虽有美丽的外表,但它的价值在于其清正廉洁的品质,而非外表的华丽。这种对比手法进一步突出了松树的内在美。 “万木怨摇落,独如春山碧”,诗人用万木摇落的景象来衬托松树的坚韧不屈,表达了对松树的敬仰之情。松树在万物凋零的季节里依然翠绿如春山,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 最后,“有声苦江河,有心若金璧。雅为君子材,对之每前席”,诗人用江河有声、金璧有心来比喻松树,表达了对松树的敬仰之情。松树是君子的象征,诗人对之十分敬仰,愿意对之倾心交谈。 整首诗通过对松树的赞美,表达了对坚韧不屈、清正廉洁的品质的崇高敬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君子品格的追求和对高尚人格的向往。这首诗语言优美,寓意深刻,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二松何年植,清风未尝息。
天矫向庭户,双龙思霹雳。
岂无桃李姿,贱彼非正色。
岂无兰菊芳,贵此有清德。
万木怨摇落,独如春山碧。
乃知天地威,亦向岁寒惜。
有声苦江河,有心若金璧。
雅为君子材,对之每前席。
作者介绍 范仲淹简介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清德

    读音:qīng dé

    繁体字:清德

    意思:高洁的品德。
    《后汉书列女传皇甫规妻》:“妾之先人,清德奕世。”
    《新唐书李石传》:“毛玠以清德为魏尚书,而人不敢鲜衣美食,况天子独不可为法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