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戏作种松》 二年黄茅下,一一攒麦芒。

二年黄茅下,一一攒麦芒。

意思:二年黄茅去下,一个攒麦芒。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戏作种松》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人生感悟的诗,通过对自己早年种松树的回忆,表达了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首先,诗中描述了作者早年种松树的经历,从一开始的种下小树苗,到后来的松树长成蓬蒿般的茂盛,经历了时间的沉淀和自然的洗礼。这些松树不仅成为了作者回忆中的一部分,也成为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的象征。 接着,诗中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作者认为,人生就像种松树一样,需要经历各种困难和挑战,才能成长为更加坚强和有价值的个体。同时,人生也需要像松树一样,不断地吸收阳光、雨露和养分,才能保持活力和健康。 此外,诗中还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感激之情。作者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是有灵性的,松树也不例外。因此,作者希望通过种松树和采摘松脂的方法,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最后,诗中表达了对人生未来的展望和信心。作者认为,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因此,他决定继续种松树,并期待着未来的美好时光。 整首诗语言优美、寓意深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心。同时,这首诗也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热爱自然、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我昔少年日,种松满东冈。
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
二年黄茅下,一一攒麦芒。
三年出蓬艾,满山散牛羊。
不见十余年,想作龙蛇长。
夜风破浪碎,朝露珠玑香。
我欲食其膏,已伐百本桑。
(煮松脂法,用桑柴灰水。
)人事多乖迕,神药竟渺茫。
朅来齐安野,夹路须髯苍。
会开龟蛇窟,不惜斤斧疮。
纵未得茯苓,且当拾流肪。
釜盎百出入,皎然散飞霜。
槁死三彭仇,澡换五谷肠。
青骨凝绿髓,丹田发幽光。
白发何足道,要使双瞳方。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黄茅

    读音:huáng máo

    繁体字:黃茅

    意思:(黄茅,黄茅)

    1.茅草名。
    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官舍黄茅屋,人家苦竹篱。”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二白茅》:“茅有白茅

  • 麦芒

    读音:mài máng

    繁体字:麥芒

    英语:awn of wheat

    意思:(麦芒,麦芒)
    麦穗之芒。
    唐·柳宗元《闻黄鹂》诗:“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青波。”

  • 一攒

    读音:yī zǎn

    繁体字:一攢

    意思:(一攒,一攒)
    犹一簇。
    宋·林逋《耿济口舟行》:“老霜蒲苇交千刃,怕雨凫鸥着一攒。”
    明徐渭《梅赋》:“蕊一攒而集霞,葩五出而争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