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闻师鲁谪富水》 朝见谏臣逐,暮章从谪官。

朝见谏臣逐,暮章从谪官。

意思:朝见谏臣驱逐,黑章从谪官。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闻师鲁谪富水》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诗,通过对诗人被贬谪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正义和真理的坚守,以及对自由和尊严的追求。 首联“朝见谏臣逐,暮章从谪官。”描绘了诗人被贬谪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愤慨和无奈。谏臣是古代指对君主的过失进行劝谏的人,而诗人却被迫离开自己的岗位,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打击。而“暮章”则暗示了诗人的申诉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应,反而加剧了他的贬谪。 颔联“附炎人所易,抱义尔惟难。”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不公不义的愤慨。这里用“附炎”比喻那些趋炎附势的人,他们轻易地放弃了原则和正义,而诗人却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这无疑是一种艰难的选择。 颈联“宁作沈泥玉,无为媚渚兰。”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宁愿像沉泥的玉石一样保持自己的尊严和原则,也不愿像水边的兰花一样迎合世俗的审美。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由和尊严的追求。 尾联“心知归有日,时向斗牛看。”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虽然现在他被贬谪,但他知道总有一天他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真理的坚守。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正义和真理的坚守,以及对自由和尊严的追求。它充满了对不公不义的愤慨和对未来的希望,是一首充满激情和信念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朝见谏臣逐,暮章从谪官。
附炎人所易,抱义尔惟难。
宁作沈泥玉,无为媚渚兰。
心知归有日,时向斗牛看。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朝见

    读音:cháo jiàn

    繁体字:朝見

    英语:have an audience with

    意思:(朝见,朝见)
    臣下上朝参见君王。
    《史记秦始皇本纪》:“高恐二世怒,诛及其身,乃谢

  • 谏臣

    读音:jiàn chén

    繁体字:諫臣

    意思:(谏臣,谏臣)

    1.直言规劝之臣。
    《国语晋语一》:“有纵君而无谏臣,有冒上而无忠下,君臣上下,各餍其私。”
    汉·刘向《列女传鲁季敬姜》

  • 谪官

    读音:zhé guān

    繁体字:謫官

    意思:(谪官,谪官)

    1.贬官另任新职。
    唐·杜甫《所思》诗:“苦忆荆州醉司马,谪官樽俎定常开。”
    宋·文莹《湘山野录》卷中:“后果谪官于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