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挽知容诈明请陶公》 不知收卓行,曾入史编无。

不知收卓行,曾入史编无。

意思:不知道收卓行,曾入史编没有。

出自作者[宋]罗一鹗的《挽知容诈明请陶公》

全文赏析

《挽知容诈明请陶公》是宋代诗人罗一鹗创作的一首挽词。全诗以悼念陶渊明为主题,通过对陶渊明生平事迹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高洁品质的敬仰之情。 首句“先生骨相真天人”,直接点明了陶渊明的非凡气质。将陶渊明比作“天人”,既表现了他的超凡脱俗,又突显了他的高尚品质。接下来的“岂但文章一世英”一句,进一步强调了陶渊明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这里的“一世英”意味着陶渊明的文章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流传千古,成为后世文人学习的典范。 第二句“隐居躬耕乐其道”,描绘了陶渊明归隐田园的生活。陶渊明曾在官场上担任过官职,但因为看不惯官场的尔虞我诈,毅然选择隐居田园,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里的“躬耕”一词,既表现了陶渊明勤劳的品质,又暗示了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第三句“世事浮云都不计”,进一步展现了陶渊明超然物外的心态。他对于世间的名利得失毫不在意,只专注于自己的田园生活和文学创作。这种超然的心态,使得陶渊明的作品充满了清新、高远的气息。 最后一句“只应山水有清音”,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诗人认为,陶渊明的高洁品质和超凡才华,使得他的诗文如同山水一般清新、悠远。这里的“清音”一词,既指陶渊明的诗文,也指他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陶渊明生平事迹的回顾,展现了他的高洁品质和超凡才华。诗人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月旦争推重,邦人得范模。
官资虽刺史,气味一寒儒。
简淡根真性,清廉律薄夫。
不知收卓行,曾入史编无。

关键词解释

  • 卓行

    引用解释

    1.远行。《汉书·霍去病传》:“取食於敌,卓行殊远而粮不絶。” 颜师古 注:“卓亦远意。”

    2.高尚的品行。 宋 陆游 《贺黄枢密启》:“躬卓行于苟且自恕之俗,推絶学于散缺不全之经,凛然一家之言,发乎千载之閟。” 明 方孝孺 《蜀三守赞·张公咏》:“卓行危言,为世名臣。”

    读音:zhu

  • 不知

    读音:拼音:bù zhī 五笔:gitd

    不知的解释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词语分解

    • 不的解释 不 ù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