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郑道士二首》 不知玉质双栖处,两个仙人是阿谁?谁带金轮髻里珠,何妨相逐去清都。

不知玉质双栖处,两个仙人是阿谁?谁带金轮髻里珠,何妨相逐去清都。

意思:不知道玉质双住的地方,两个仙人是阿谁?谁带金轮发髻里珍珠,不妨互相驱逐清都。

出自作者[唐]贯休的《寄郑道士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中提到了常忆苏耽好羽仪,信安山观住多时,以及两个仙人的传说,显然是一首富有神秘色彩和仙气飘飘的诗。 首联“常忆苏耽好羽仪,信安山观住多时”,诗人表达了对苏耽羽化登仙的怀念,同时也点出了诗的主题——信安山的仙境。 颔联“不知玉质双栖处,两个仙人是阿谁?”诗人通过提问的方式,进一步描绘了信安山的神秘气息,引人遐想。这里的“玉质双栖”可能是指仙人对坐的地方,而“两个仙人”则暗示了苏耽和另一个仙人的存在。 颈联“谁带金轮髻里珠,何妨相逐去清都?”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仙人的形象和去处,表达了对仙人的向往和追求。这里的“金轮髻里珠”可能是指仙人的宝物,而“何妨相逐去清都”则表达了诗人对与仙人一同前往仙境的渴望。 尾联“旧山大有闲田地,五色香茆有子无?”诗人以旧山为引子,表达了对旧山美好景色的怀念,同时也借香茅草的子实繁茂来暗示仙人福地的美好和丰饶。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神秘色彩和仙气飘飘的气息,表达了诗人对仙人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中也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旧山美好景色的怀念。整首诗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常忆苏耽好羽仪,信安山观住多时。
不知玉质双栖处,两个仙人是阿谁?谁带金轮髻里珠,何妨相逐去清都。
旧山大有闲田地,五色香茆有子无?
作者介绍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

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关键词解释

  • 金轮

    读音:jīn lún

    繁体字:金輪

    意思:(金轮,金轮)

    1.佛教语。“轮”(梵语Cakra),是印度古代战争用的一种武器。
    印度古传说中征服四方的转轮王出生时,空中自然出现此轮宝,预示他将来的无敌力

  • 玉质

    读音:yù zhì

    繁体字:玉質

    意思:(玉质,玉质)

    1.形容姿貌肌肤之美。
    汉·张衡《舞赋》:“粉黛施兮玉质粲,珠簪挻兮缁髮乱。”
    晋·王嘉《拾遗记蜀》:“﹝甘后﹞至十八,玉质柔肌

  • 双栖

    读音:shuāng qī

    繁体字:雙棲

    意思:(双栖,双栖)

    1.飞禽雌雄共同栖止。
    三国·魏·曹植《种葛篇》:“下有交颈兽,仰见双栖禽。”
    宋·吕同老《水龙吟白莲》词:“双栖雪鹭,夜

  • 不知

    读音:拼音:bù zhī 五笔:gitd

    不知的解释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词语分解

    • 不的解释 不 ù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
  • 阿谁

    读音:ā shuí

    繁体字:阿誰

    意思:(阿谁,阿谁)
    疑问代词。犹言谁,何人。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紫骝马歌辞》:“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三国志蜀志庞统

  • 清都

    读音:qīng dōu

    繁体字:清都

    意思:
    1.神话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宫阙。
    《楚辞远游》:“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列子周穆王》:“清都、紫微、钧天、广乐,帝之所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