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杂诗(三十三首)》 蜜蜂死泄愤,蒐鸠死求食。

蜜蜂死泄愤,蒐鸠死求食。

意思:蜜蜂死亡泄愤,搜鸡死谋生。

出自作者[明]刘基的《杂诗(三十三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以动物寓言为主题的诗,通过描述各种动物的死亡原因和奉献,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象的深深忧虑和反思。 诗的开篇,以雉、鹖、蜜蜂和蒐鸠四种动物为例,展示了它们以各种方式奉献自己的生命。雉鸡为了配偶,鹖为了斗争,蜜蜂为了泄愤,蒐鸠为了食物,这些动物都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表现出强烈的生存欲望和奉献精神。 接着,诗人以象犀和狨豹为例,进一步阐述了动物因自身的特点而遭受杀戮的命运。象和犀因为其珍贵的牙齿和角,狨和豹因为其美丽的毛色,都成为了人类猎杀的目标。这些动物无辜的死亡,令人感到深深的悲哀和同情。 然后,诗人通过“纷纷死相藉,杀身奉华饰”两句,概括了上述动物悲惨的命运,即它们无辜的死亡,仅仅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华丽装饰和欲望。 在诗的结尾,诗人以“自取夫岂过,外至良可恻”两句表达了对这种无情杀戮的谴责,认为这种自取灭亡的行为是不可原谅的,值得人们深深的同情和思考。最后四句,诗人呼吁人们应该效法禹益,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整首诗以动物寓言的形式,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残酷现实,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人类关系的深深关切。诗人的笔触深沉而感人,通过对动物的描绘,唤起了人们对生命和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雉死为从雌,鹖死为斗力。
蜜蜂死泄愤,蒐鸠死求食。
象犀好齿角,狨豹美毛色。
纷纷死相藉,杀身奉华饰。
自取夫岂过,外至良可恻。
沄獍合族烹,枭郤宜卵殈。
山林久秽薈,谁复继禹益。
¤
作者介绍 刘基简介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

朱元璋即皇帝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尝谏止建都于凤阳。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封诚意伯,岁禄240石。四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韬迹,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寻以旧憾为左丞相胡惟庸所讦而夺禄。入京谢罪,留京不敢归,以忧愤疾作,胡惟庸曾派医生探视。八年,遣使护归,居一月而卒。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刘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关键词解释

  • 泄愤

    读音:xiè fèn

    繁体字:泄憤

    短语:撒气

    英语:vent one\'s anger

    意思:(参见泄愤,洩愤)

    近义词: 迁怒、泄恨

  • 蜜蜂

    解释

    蜜蜂 mìfēng

    [bee;honeybee] 一种社会群居性膜翅目昆虫( Apis mellifera ),为了生产蜂蜜和作为一个授粉者,经常进行家养

    引用解释

    亦作“ 蜜蠭 ”。 昆虫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