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构危亭已半空,野人时得恣疏慵。
意思:谁造成危亭已经空了一半,野人时常得到任意疏慵。
出自作者[宋]潘阆的《瓜州临江亭留题》
全文赏析
这首诗《谁构危亭已半空,野人时得恣疏慵》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表达诗人闲适心情的诗。通过对危亭、江心浪、金山寺钟、燕雀、鱼龙、蛙声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诗人表达出自己闲适、自由的情感。
首句“谁构危亭已半空,野人时得恣疏慵”中,“危亭”可能指的是一种高耸的亭子,而“构”字暗示了这种亭子的建造过程并不容易,需要一定的技术和努力。而“已半空”则暗示了这座亭子的建造时间并不短,而且现在已经被风吹雨打、岁月侵蚀,变得半空悬在空中。这样的描绘,既体现了自然的壮美,也体现了时间的流逝。而“野人”一词,则表达了诗人的自嘲,他自称“野人”,表示自己是一个不拘礼节的隐士,能够自由地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闲观扬子江心浪,静听金山寺里钟”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江景和听到的钟声。扬子江是中国长江的一段,江心浪则体现了江水的澎湃和动荡。金山寺则是一座位于长江边的著名寺庙,钟声悠扬。这两句诗既体现了自然的壮美,也体现了人文的和谐。
“醉卧岂能妨燕雀,狂吟争法劝鱼龙”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自由和豪情。他表示即使醉倒在床上,也不会妨碍燕雀在身边飞舞,他尽情地狂歌吟唱,希望能鼓励鱼龙们游动。这样的描绘,既体现了诗人的豪放不羁,也体现了他的乐观和积极。
最后,“夜来雨歇蛙声乱,忆著嵩阳千万峰”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听到的蛙声和回忆的山峰。蛙声在雨后特别响亮,而诗人回忆的却是嵩阳千万峰,这是他故乡的山峰。这样的描绘,既体现了自然的生机,也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景和表达诗人情感,展现了诗人的自由、豪放、乐观和思念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