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解释 1.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君长对外交往时的自称。《礼记·曲礼下》:“其在 东夷 、 北狄 、 西戎 、 南蛮 ,虽大曰子。于内自称曰不穀,于外自称曰王老。” 孔颖达 疏:“四夷之君去王远,由有归往之义,贤始得为长,故以王老为称也。” 2.对老者的敬称。 唐 司空图 《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诗之七:“白衫裁袖本教宽,朱紫由来亦一般 |
读音: 繁体字:一綫 短语:薄 分寸 细微 轻 微小 菲薄 英语:a gleam of 意思:(一线,一线) |
读音: 繁体字:薦福 意思:(荐福,荐福) |
犹这么,如此。 唐 慧能 《坛经·自序品》:“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箇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宋 朱熹 《水调歌头·联句问讯罗汉同张敬夫》词:“应见尘中胶扰,便道山间空旷,与么了平生。与么平生了,□水不流行。”《五灯会元·青原下四世·德山宣鉴禅师》:“有僧相看,乃近前作相扑势。师曰:‘与么无礼,合喫山僧手里棒!’僧拂袖便行。” 读音:yǔ mǒ |
读音: 繁体字:告報 意思:(告报,告报) |
读音: 繁体字:綫道 英语:fine cord 意思:(线道,线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