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辞毛粟施,行自丘山积。
意思:不辞毛粮施,在自然山丘积聚。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赠章默》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悲痛和哀伤的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自身痛苦的感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章子亲未葬,余生抱羸疾”描绘了诗人亲人去世后,自己又身患疾病的痛苦情境,展现了生活的艰难和生命的脆弱。接下来的“朝吟噎邻里,夜泪腐茵席”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悲痛欲绝的情景,白天哭泣让邻里都为之哽咽,夜晚的泪水甚至腐蚀了床席。
“前年黑花生,今岁白发出”一句,通过对比黑发和白发,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在短时间内因哀伤而迅速衰老的过程。然后,“身随日月逝,恨与天地毕”表达了诗人身体日渐衰弱,心中的悲痛如同天塌地陷一般的巨大。
“愿求不毛田,亲筑长夜室”一句,诗人表达了希望找到一块贫瘠的土地,亲自为逝去的亲人建造一座长夜的墓室,以此来寄托哀思。
在“难从王孙裸,未忍夏后堲”中,诗人表达了即使生活困苦,也难以舍弃对亲人的怀念。接下来,“五陵多豪士,百万付一掷”描绘了世间豪士挥霍无度的生活,与诗人的困苦形成鲜明对比。
“心知义财难,甘就贫友乞”一句表现了诗人虽然知道筹措丧葬费用困难,但仍然愿意向贫穷的朋友乞求帮助,进一步体现了诗人对亲人的深厚感情。
“不辞毛粟施,行自丘山积”表达了诗人不辞劳苦,一点一滴积累起丧葬的费用。然后,“此志苟朝遂,夕死真不戚”一句表现了诗人如果能够实现这个心愿,即使立刻死去也不会感到悲伤。
最后,“誓求无生理,不践有为迹。弃身尸陀林,乌鸢任狼藉”表达了诗人决心不求生路,不再踏入有为的世界,愿意舍弃生命,让尸体被乌鸦和老鹰啄食,一片狼藉。
整首诗充满了悲痛和哀伤,诗人通过深情的描绘,展现了失去亲人的痛苦和对生命的深深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