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何理老病,应付与空门?
意思:将有什么道理年老有病,应交给空中门?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六十六》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描述自己七十多岁时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
首联“七十欠四岁,此生那足论”,直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年龄的感叹。他到了应该七十四岁的时候,实际上只活了四十几岁,这在古代是一个很短的寿命。这样的经历让他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人生的短暂有了更深的感慨。他觉得这样的生命历程根本不值得一谈,充满了无奈和悲凉。
“每因悲物故,还且喜身存”,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他常常因为看到事物的变化而感到悲伤,但他同时也为自己的生存感到庆幸。这种复杂的情感反映了生命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
“交游成拱木,婢仆见曾孙”,这是作者对自己社交圈子和后代子孙的描述,表达了他对亲友和子孙的关心和思念。这种情感体现了生命的延续和家族的传承。
“将何理老病,应付与空门”,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终结的无奈和对佛教的信仰。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自己年老生病的现实,于是他选择了向佛教寻求帮助。这反映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无助。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他用简洁而深刻的文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对生命的敬畏。这首诗充满了情感和思考,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