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鹧鸪天·一片归心拟乱云》 不堪向晚檐前雨,又待今宵滴梦魂。

不堪向晚檐前雨,又待今宵滴梦魂。

意思:不能向晚雨檐前,又等着今天晚上滴梦魂。

出自作者[宋]辛弃疾的《鹧鸪天·一片归心拟乱云》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描绘了一个人在黄昏时分的孤独和寂寞。 首先,诗的开头“一片归心拟乱云”,用乱云来比喻游子的归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乡之情。乱云密布,如同游子归乡的心绪,无处安放,无处寄托。这种比喻手法,既生动又富有情感,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春来谙尽恶黄昏”一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春天已经过去,黄昏也变得让人讨厌,因为黄昏是孤独和寂寞的象征。诗人在这个时候,感到无比的孤独和无助。 “不堪向晚檐前雨,又待今宵滴梦魂。”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雨中等待的情景。檐前雨滴,让人感到无比的凄凉和孤独。诗人无法忍受这种情景,只能等待今夜的梦境,在梦中寻找安慰。 “炉烬冷,鼎香氛。”这句诗描绘了室内环境的冷清和寂静。炉火已经熄灭,鼎中的香气也已经消散,室内只有冷清和寂静。这种环境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 “酒寒谁遣为重温。”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寒冷中寻找温暖的渴望。诗人想要一杯热酒来温暖自己,但是没有人能够帮助他。这种孤独和无助的感觉,更加突出了诗人的情感。 最后,“何人柳外横双笛,客耳那堪不忍闻。”这句诗描绘了外面柳树旁双笛的声音,这种声音虽然美妙,但是对于诗人来说却是一种折磨。他无法忍受这种声音,但是又无法离开这个地方。这种矛盾的情感,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描绘了一个人在黄昏时分的孤独和寂寞。通过比喻、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诗人将这种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首诗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片归心拟乱云。
春来谙尽恶黄昏。
不堪向晚檐前雨,又待今宵滴梦魂。
炉烬冷,鼎香氛。
酒寒谁遣为重温。
何人柳外横双笛,客耳那堪不忍闻。
作者介绍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梦魂

    读音:mèng hún

    繁体字:夢魂

    意思:(梦魂,梦魂)
    古人以为人的灵魂在睡梦中会离开肉体,故称“梦魂”。
    唐·刘希夷《巫山怀古》诗:“穨想卧瑶席,梦魂何翩翩。”
    宋·晏几道《鹧鸪天》词:“春悄

  • 向晚

    读音:xiàng wǎn

    繁体字:曏晚

    英语:towards evening; about dusk

    意思:(参见嚮晚)
    傍晚。
    唐·李颀《送魏万之京》诗:“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

  • 今宵

    读音:jīn xiāo

    繁体字:今宵

    意思:今夜。
    南朝·陈徐陵《走笔戏书应令》诗:“今宵花烛泪,非是夜迎人。”
    唐·雍陶《宿嘉陵驿》诗:“今宵难作刀州梦,月色江声共一楼。”

  • 不堪

    读音:bù kān

    繁体字:不堪

    短语:禁不起

    英语:utterly

    意思:
    1.不能承当;不能胜任。
    《国语周语上》:“众以美物归女,而何德以堪之,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