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瘦石棱棱,山光溪淀淀。
意思:松瘦石嶙峋,山光溪淀淀。
出自作者[唐]韩偓的《南亭》
全文赏析
这首诗《每日在南亭,南亭似僧院》是一首对南亭的赞美与抒怀之诗。作者在诗中描绘了南亭的静谧、清幽之美,使人仿佛置身僧院,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
首联“每日在南亭,南亭似僧院”,作者每日在南亭度过,使得南亭的静谧与僧院的清幽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联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即对南亭的赞美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颔联“人语静先闻,鸟啼深不见”,进一步描绘了南亭的静谧。人声的喧闹被作者先听到,而鸟鸣声深藏在树林中,难以被察觉。这一联通过对比,突出了南亭环境的幽静。
颈联“松瘦石棱棱,山光溪淀淀”,描绘了南亭周围的景色。石头瘦硬,松树苍劲,山光溪影,色彩斑斓。这一联色彩明丽,富有诗意,使人仿佛置身仙境。
接着的“堑蔓坠长茸,岛花垂小蒨”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南亭周围的生态环境。蔓草垂下茸茸绿意,岛上的花儿垂下小蒨般的色彩。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南亭周围生机勃勃的景象,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和生动。
尾联“行簪隐士冠,卧读先贤传。更有兴来时,取琴弹一遍。”表达了作者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先贤的敬仰。他愿意随时簪上隐士的帽子行走,躺在床上读先贤传记,兴致来时,取琴弹奏一遍。这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南亭环境的描绘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