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陈景明尚书赴召四首》 谠议裨宸极,高文灿斗杓。

谠议裨宸极,高文灿斗杓。

意思:我建议将帝位,高文灿烂斗杓。

出自作者[宋]黄公度的《送陈景明尚书赴召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对唐朝的姚宋和宋朝的董晁的赞美,表达了对他们卓越才能和坚定信念的敬仰之情。 首句“物望唐姚宋,才名汉董晁”中,诗人将姚宋和董晁与汉朝的晁错相比,赞扬他们不仅在各自的领域内声名显赫,而且他们的声望也得到了广泛的期待。 “力阵治安策,亲际圣明朝”这两句表达了对他们以策略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的认可,同时也描绘了他们在圣明的朝廷中施展才华的场景。 “谠议裨宸极,高文灿斗杓”进一步描绘了他们的谠议对朝廷的重要性,以及他们的文章如北斗杓星般璀璨。 最后,“鹏程九万里,一举接扶摇”是对他们未来的美好祝愿,他们将有如大鹏一般,展翅九万里,一举接住扶摇直上的风。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姚宋和董晁的高度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才能和信念的敬仰之情。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将他们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同时也传达了对他们的深深敬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物望唐姚宋,才名汉董晁。
力阵治安策,亲际圣明朝。
谠议裨宸极,高文灿斗杓。
鹏程九万里,一举接扶摇。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黄公度(1109~1156)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今属福建)人。绍兴八年进士第一,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后被秦桧诬陷,罢归。除秘书省正字,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九年,差通判肇庆府,摄知南恩州。桧死复起,仕至尚书考功员外郎兼金部员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词》一卷。

关键词解释

  • 高文

    读音:gāo wén

    繁体字:高文

    英语:Gauvain

    意思:
    1.汉高祖·刘邦和汉文帝·刘恒的并称。
    汉·班固《封燕然山铭》:“将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

  • 谠议

    读音:dǎng yì

    繁体字:讜議

    意思:(谠议,谠议)
    刚直的议论;直言不讳的议论。
    《晋书羊祜传》:“其嘉谋谠议,皆焚其草,故世莫闻。”
    宋·苏舜钦《乞纳谏书》:“歷观前代圣神之君,好闻乎谠议

  • 斗杓

    读音:dòu sháo

    繁体字:鬥杓

    意思:
    1.即斗柄。
    《淮南子天文训》:“斗杓为小岁。”
    高诱注:“斗,第五至第七为杓。”
    宋·王安石《作翰林时》诗:“欲知四海春多少,先向天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