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更漏子·星渐稀》 收泪语,背灯眠,玉钗横枕边。

收泪语,背灯眠,玉钗横枕边。

意思:收泪语,背灯睡觉,玉钗横向枕头。

出自作者[唐]牛峤的《更漏子·星渐稀》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写闺中女子对丈夫征戍远游的绵绵之情。全词共分五段。 第一段,写夜深人静之景,“星渐稀”二句点明时间,是从夜静更阑之时写起的。此时作者正心烦意乱,辗转难眠,所以对漏声的觉察分外敏感。接下来两句由景及情,因听到远处传来的悲怨之声而倍感凄凉。“轮台”,汉代西域地名,在今新疆轮台县,此处泛指边地。“香阁掩”三句则转换了视角,从闺中人的眼中写出了春夜景色。明月、杨柳、东风等本是美好的意象,然着一“掩”字、一“隔”字,就平添了几许愁绪。 第二段开头直入主题,写闺中人的内心活动。“挑锦字”二句写她想起往事,当年恋人寄给她的书信上所写的那些山盟海誓如今已变得毫无意义。因为征戍在外的人连一点音讯也没有,时间就这样白白流逝,他们彼此的心思也渐渐产生了隔膜。“收泪语”三句是女主人公心境的细致刻画:她想强忍眼泪停止哭泣,却是徒劳;她将灯吹灭后想要入睡,但终究不能成眠;她将玉钗横放在枕头旁边,却辗转反侧,满腹心事无法排遣。 第三段仍写女子的愁思。时间由深夜过渡到了天将破晓的时候。春天夜短,再加上人睡得不安稳,所以一夜之间仿佛经历了很多事情。此时铜壶滴漏的声音越来越急促,灯烛的火焰也渐渐变得微弱起来。“惊梦断”三句是全词仅有的正面描写梦境的句子,梦中的景象和现实的处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边是深闺女子孤独寂寞的身影,一边则是客居他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这两组形象相互映衬,使得整首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更加突出。 第四段开头两句写女子起床后的动作:她走到门外去观赏庭院中的春草,盼望着离乡远游的心上人能够回来。然而她望穿秋水也没有见到他的身影,这让她不禁后悔自己当初不应该轻易放过与他在一起的机会。“孤负我”四句表达了女子心中的悔恨之情:她辜负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可怜自己真心爱慕的那个人也辜负了她的一片深情。她想要向苍天诉说自己的冤屈和委屈,可是就连上天也对她的痛苦视而不见。 最后一段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和升华。“南浦情”三句以“南浦”、“红粉”、“西楼”等词语再次强调了男女双方空间距离的遥远以及彼此之间深厚的感情基础。接下来几句则通过描写男子离开时的情景来进一步表现两人之间难舍难分的情感纠葛:男子卷起放在床上的寒衣,跨上马背准备离去;马儿在霜打枫叶的催促下奔跑起来;女子挥手向他告别,内心感到无比痛苦和忧伤;这一切都还历历在目,就像是发生在去年那个离别的时刻一样。最后两句写女子收到远方寄来的书信后心情的变化:她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将那段往事抛诸脑后,然而当他的书信寄来时,她才发现自己对他的思念依然如故。信中说他已经决定要回家了,然而等到她梦醒时却发现江上的月色依旧斜挂天际。这里的“觉来”与前面的“惊梦断”相呼应,暗示着她所期待的那个梦想终究没有实现。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星渐稀,漏频转,何处轮台声怨。
香阁掩,杏花红,月明杨柳风。
挑锦字,记情事,惟愿两心相似。
收泪语,背灯眠,玉钗横枕边。
春夜阑,更漏促,金烬暗挑残烛。
惊梦断,锦屏深,两乡明月心。
闺草碧,望归客,还是不知消息。
孤负我,悔怜君,告天天不闻。
南浦情,红粉泪,争奈两人深意。
低翠黛,卷征衣,马嘶霜叶飞。
招手别,寸肠结,还是去年时节。
书托雁,梦归家,觉来江月斜。
作者介绍 欧阳炯简介
牛峤,字松卿(约公元890年前后在世),一字延峰,陇西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大顺初前后在世。乾符五年(公元878年)进士及第。历官拾遗,补尚书郎,后人又称“牛给事”。以词著名,词格类温庭筠。原有歌诗集三卷,现存词三十三首。

关键词解释

  • 收泪

    读音:shōu lèi

    繁体字:收淚

    意思:(收泪,收泪)
    止住眼泪,停止哭泣。
    三国·魏·嵇康《思亲》诗:“中夜悲兮当谁告,独收泪兮抱哀戚。”
    《晋书孝友传刘殷》:“殷收泪视地,便有堇生焉。”

  • 玉钗

    读音:yù chāi

    繁体字:玉釵

    意思:(玉钗,玉钗)

    1.玉制的钗。由两股合成,燕形。
    汉·司马相如《美人赋》:“玉钗挂臣冠,罗袖拂臣衣。”
    唐·李白《白纻辞》诗之三:“高堂月落烛已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