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民带楚俗,下俚同巴音。
意思:滁州人民带楚俗,通俗音乐同巴。
出自作者[宋]王禹偁的《唱山歌》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滁州人民和巴地人民在丰收之年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展现了淳朴、和谐的社会风貌。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当地风俗的尊重,对民风民俗的赞美,以及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思考。
首联“滁民带楚俗,下俚同巴音”,诗人以简洁的语言点明了滁州人民带有楚地的风俗,而巴地的俚语也与他们相似。这表明了滁州与巴地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颔联“岁稔又时安,春来恣歌吟”,在丰收的年头,又逢时局的安定,春天来临,人们尽情地歌唱和吟诵。这一联描绘了社会安定、丰收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喜悦之情。
颈联“接臂转若环,聚首丛如林”,诗人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人们欢聚一堂、欢声笑语的场景。男女老少聚集在一起,像环一样紧密相连,像林一样繁茂。这进一步展现了人们和谐相处、欢乐祥和的社会氛围。
接下来的一联,“男女互相调,其词非奔淫”,描绘了男女之间的调笑和嬉戏,但并不涉及淫秽的内容,而是充满了欢乐和友好的气氛。这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淳朴和热情。
最后两联,“修教不易俗,吾亦弗之禁”以及“夜阑尚未阕,其乐何愔愔”,表达了诗人对当地风俗的尊重和维护,认为应该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而不是强行改变或禁止。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当地人民欢乐场景的欣赏和赞美。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描绘了美好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思考。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淳朴民风的赞美和对和谐社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