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万里桥》 成都与维扬,相去万里地。

成都与维扬,相去万里地。

意思:成都与扬州,相距万里大地。

出自作者[唐]岑参的《万里桥》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感人的诗,它描绘了从成都到扬州的旅途,以及在旅途中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成都与维扬,相去万里地”,诗人以简洁的语言点出了目的地和起点,强调了两地之间的距离之远。这一句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即对远距离的思念和感慨。 “沧江东流疾,帆去如鸟翅”描绘了江流的迅疾和船帆的疾飞,象征着旅途的匆忙和艰辛。这两句诗不仅展示了旅途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如同鸟翅疾飞般的强烈。 “楚客过此桥,东看尽垂泪”是全诗的高潮。诗人以楚客自喻,表达了离乡背井的哀愁。他站在桥上,向东望去,看到家乡的景色,不禁泪流满面。这一句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极致,使读者深感其思乡之情的深沉和强烈。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和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诗中的楚客形象,既是对诗人自身的写照,也是对所有离乡背井之人的象征,使诗的情感更加深沉而普遍。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成都与维扬,相去万里地。
沧江东流疾,帆去如鸟翅。
楚客过此桥,东看尽垂泪。
作者介绍 岑参简介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关键词解释

  • 维扬

    读音:wéi yáng

    繁体字:維揚

    意思:(维扬,维扬)
    扬州的别称。
    《书禹贡》:“淮海惟扬州。”惟,通“维”。后因截取二字以为名。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淮海维扬,三千余里。”

  • 万里

    读音:拼音:wàn lǐ 五笔:dnjf

    万里的解释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6*
  • 相去

    读音:xiāng qù

    繁体字:相去

    英语:Be away from, be apart.

    意思:相距;相差。
    《汉书食货志上》:“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

  • 成都

    读音:chéng dū

    繁体字:成都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