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堠子》 雅旨逾千里,高文近两行。

雅旨逾千里,高文近两行。

意思:雅旨越过千里,高文靠近两行。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堠子》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终日路岐旁,前程亦可量。未能惭面黑,只是恨头方。》,从字面上看,它是一首表达人生道路、前程和自我特点的诗。然而,它也包含了一些有趣的元素,如对自身形象的描绘,以及对某种文化特质的调侃。 首先,诗的前两句“终日路岐旁,前程亦可量。”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期待和积极展望。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整天在岔路和歧途之间徘徊,但并不因此感到沮丧或绝望,反而对前程充满了信心和期待。这可能暗示着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深刻理解,即无论面临多少困难和挑战,只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前程是可以预见的。 接下来的两句“未能惭面黑,只是恨头方。”是对自我形象的描绘,其中“面黑”可能是指肤色,暗指诗人皮肤黝黑,但这并未让他感到惭愧。相反,“只是恨头方”可能是在调侃自己头型独特或有些方正,这并没有让诗人感到不快或羞耻,反而成为他的骄傲之处。这种坦然面对自我特点的态度体现了诗人自信和乐观的性格。 接下来的“雅旨逾千里,高文近两行”可能是对诗人的赞美之词,表达了诗人的诗歌含义深远,文笔高超,短短两行就包含了丰富的内涵。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才华和智慧。 最后两句“君知不识字,第一莫形相。”可能是诗人的自嘲或调侃。他可能是在说:“你知道我不识字吗?但请你记住,首先不要以貌取人。”这可能是在表达他虽然不识字,但他的人格魅力和内在品质是值得尊重和欣赏的,而不是仅仅因为外表就轻易做出判断。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乐观、自信和自嘲的元素,展现了一个独特而有趣的人生态度。它不仅是对人生道路、前程的描绘,也是对自我特点的赞美和自嘲,体现了诗人独特的个性和智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终日路岐旁,前程亦可量。
未能惭面黑,只是恨头方。
雅旨逾千里,高文近两行。
君知不识字,第一莫形相。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高文

    读音:gāo wén

    繁体字:高文

    英语:Gauvain

    意思:
    1.汉高祖·刘邦和汉文帝·刘恒的并称。
    汉·班固《封燕然山铭》:“将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

  • 千里

    读音:qiān lǐ

    繁体字:千裏

    英语:a thousand li; a long distance or a vast expanse

    意思: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 雅旨

    读音:yǎ zhǐ

    繁体字:雅旨

    意思:雅正的意旨。亦用为敬词。
    南朝·梁·沈约《<武帝集>序》:“究淹中之雅旨,尽曲臺之奥义。”
    《旧唐书儒学传赞》:“儒道玄机,圣人雅旨。”

    <

  • 逾千

    读音:yú qiān

    繁体字:逾千

    意思:超过一千。
    清·魏源《秦中杂感》诗之一:“孔·孟辙轘州未九,尹·聃牛背筴逾千。”
    《文匯报》1989.5.2:“湖州发动社会齐抓共管,逾千初中流生返校。”

  • 两行

    读音:liǎng xíng

    繁体字:兩行

    意思:(两行,两行)

    1.庄子谓不执着于是非的争论而保持事理的自然均衡为“两行”。
    《庄子齐物论》:“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