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西江月·楼外疏星印水》 楼外疏星印水,楼头画烛烘帘。

楼外疏星印水,楼头画烛烘帘。

意思:楼外疏星印水,楼上画烛烘帘。

出自作者[宋]张孝祥的《西江月·楼外疏星印水》

全文赏析

这首诗《楼外疏星印水,楼头画烛烘帘。凭高举酒恨厌厌。征路虚无指点。》是一首优美的写景诗,通过描绘楼外疏星、楼头画烛、高处举酒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绪。 首句“楼外疏星印水,楼头画烛烘帘。”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星星疏落映在水面,楼头的灯火在窗帘上投下影子,给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感觉。这两句诗巧妙地运用了意象,通过描绘疏星、水、画烛、窗帘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夜晚的静谧氛围。 “凭高举酒恨厌厌。”诗人登上高楼,举杯饮酒,但内心却充满了忧愁和厌倦,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寂寞。这里的“恨”字和“厌”字,都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酒兴因君开阔,山容向我增添。”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与某人的交游或情谊,因为某人的存在,诗人的酒兴变得更加开阔,山色也变得更加美丽。这里通过描绘人与景的互动,表现出友情的温馨和美好。 “一钩新月弄纤纤。浓雾花房半敛。”最后两句描绘了新月、纤云、浓雾中的花房等景象,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这里的“一钩新月”、“纤纤”等词语,都带有一种美好的意象,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希望和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和人与景的互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绪,给人一种优美而温馨的感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楼外疏星印水,楼头画烛烘帘。
凭高举酒恨厌厌。
征路虚无指点。
酒兴因君开阔,山容向我增添。
一钩新月弄纤纤。
浓雾花房半敛。
作者介绍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1][2],卜居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为唐代诗人张籍之七世孙;父张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张孝祥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张孝祥状元及第,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宋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隆兴元年(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又为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颇有政绩。乾道五年(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乾道六年(1170年)于芜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仅三十八岁。

关键词解释

  • 楼头

    读音:lóu tóu

    繁体字:樓頭

    意思:(楼头,楼头)

    1.楼上。
    唐·王昌龄《青楼曲》之一:“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落日楼头,断

  • 画烛

    读音:huà zhú

    繁体字:畫燭

    意思:(画烛,画烛)
    有画饰的蜡烛。
    唐·李峤《烛》诗:“兔月清光隐,龙盘画烛新。”
    宋·周邦彦《红罗袄秋悲》词:“画烛寻欢去,羸为载愁归。”

  • 烘帘

    读音:hōng lián

    繁体字:烘簾

    意思:(烘帘,烘帘)
    暖帘。冬天挂的棉门帘。
    宋·周邦彦《早梅芳牵情》词:“微呈纤履,故隐烘帘自嬉笑。”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