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淹残臼,葵花压倒墙。
意思:雨水淹没残臼,葵花压倒墙。
出自作者[唐]薛能的《题逃户》
全文赏析
这首诗《几界瞢农桑,凶年竟失乡》是一首描绘贫困生活的诗,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的深刻同情。
首联“几界瞢农桑,凶年竟失乡”,直接点明农民生活的艰辛。这里,“几界”暗示了时间的漫长和生活的艰难,“瞢农桑”则描绘了农民在艰难的生活中,可能已经放弃了农耕,生活陷入困境,“凶年”和“失乡”则进一步描绘了农民因天灾人祸而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况。
颔联“朽关生湿菌,倾屋照斜阳”,进一步描绘了农民居住环境的恶劣。“朽关”和“倾屋”形成鲜明的对比,生动地描绘出农民居住的房屋破败不堪,甚至无法遮风挡雨的情景。“照斜阳”则描绘了夕阳西下时,房屋破败、生活困苦的农民在残阳下孤独无助的情景。
颈联“雨水淹残臼,葵花压倒墙”,通过具体的细节描绘,进一步展示了农民生活的困苦。“雨水淹残臼”表明农民居住的环境可能连基本的排水设施都没有,以至于雨水泛滥,家具也被淹坏。“葵花压倒墙”则描绘了葵花被风吹倒,压垮了房屋的景象,进一步突出了环境的恶劣和生活的困苦。
尾联“明时岂致此,应自负苍苍”,作者对农民的生活状况表达了深深的同情,同时也对社会的黑暗和不公表达了不满。“明时”是对社会的期望和理想,然而现实却是如此残酷,这无疑是对社会现实的强烈讽刺。“应自负苍苍”则表达了对农民自身责任的反思,他们是否应该为自己的不幸承担责任?这无疑是对人性的拷问。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和困苦,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深深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这种对底层人民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是诗歌的重要价值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