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正肃吴公挽辞三首》 曲突非无验,方穿有不行。

曲突非无验,方穿有不行。

意思:烟囱不是没有证据,方穿有不行。

出自作者[宋]王安石的《正肃吴公挽辞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边塞议题和庙堂争执,表达了作者对于某些政策或决策的看法和态度。 首联“从容边塞议,慷慨庙堂争”,描绘了作者在庙堂之上从容不迫地讨论边塞议题,慷慨激昂地争论国家大事的场景。这里的“从容”和“慷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作者对于国家大事的重视和对于自己的责任的认识。 颔联“曲突非无验,方穿有不行”,运用了寓言故事,描述了作者对于某些政策的看法。原本的烟囱改建(即“曲突”)可能会带来一些预见的风险,但如果不改建,那么火灾的发生就会带来更大的损失。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于某些政策的建议和期望,同时也暗示了某些决策可能没有得到实施。 颈联“搢绅终倚赖,赠襚极哀荣”,描绘了作者对于搢绅(即官员)的看法。搢绅们始终依赖国家的支持,赠襚(即赠品和丧葬用品)也极尽哀荣。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于搢绅们的信任和对他们的尊重,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国家和社会关系的理解。 尾联“岂慕公孙贵,平生学董生”,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平生的追求和信仰。他并不羡慕公孙(公孙弘)那样的贵族地位和财富,而是学习董生(董仲舒)那样的儒家思想,注重道德和学问。这里体现了作者对于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识,也表达了他对于道德和学问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大事、政策决策、官员信任、人生追求等方面的看法和态度,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从容边塞议,慷慨庙堂争。
曲突非无验,方穿有不行。
搢绅终倚赖,赠襚极哀荣。
岂慕公孙贵,平生学董生。
作者介绍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他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关键词解释

  • 不行

    读音:bù xíng

    繁体字:不行

    英语:won\'t do

    意思:
    1.指水流不畅通。
    《周礼考工记匠人》:“凡沟逆地阞,谓之不行;水属不理逊,谓之不行。”

  • 曲突

    读音:qǔ tū

    繁体字:曲突

    意思:
    1.指烟囱。
    晋·张协《杂诗》之十:“里无曲突烟,路无行轮声。”
    南朝·梁·何逊《七召》:“圜堵常闭,曲突无烟。”
    清·蒋廷锡《六荒诗柴荒》

  • 验方

    读音:yàn fāng

    繁体字:驗方

    英语:proved recipe

    意思:(验方,验方)
    临床经验证明确有疗效的现成的药方。
    唐·元稹《巴蛇》诗序:“验方云:攻巨蟒用雄黄烟,被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